秋日的汉阴县铁佛寺镇四合村,蚕室里的忙碌与桑园里的生机交织成动人的乡村振兴图景。这片曾被视为“山区劣势” 的土地,如今靠着蚕桑产业与林下养殖的 “组合拳”,成了集体经济壮大、群众增收致富的 “聚宝盆”。
在四合村标准化蚕室里,蚕农们穿梭在蚕匾间,轻柔地翻动桑叶、查看蚕情。眼下正值秋蚕四眠后的关键生长期,再过不久,蚕茧便将挂满蚕簇,为这个山区村落带来丰收的喜悦。养蚕工人王志芳的家就在蚕室不远处的搬迁小区,她在合作社工作4年了,这份在家门口的工作让她觉得很满意。
养蚕工人 王志芳:
平均一个月30天的话就是三千块钱,在农村来说这个收入已经差不多了,在屋里能照顾老人,离家又近,地里也能招呼。
四合村发展蚕桑产业,并非偶然。在90年代,这里家家户户就有种桑养蚕的基础,老辈人都有手艺。加上地处汉阴北部山区,平均海拔630米,气候湿润、林地资源丰富,相对发展其他产业,种桑养蚕更符合村里实际。目前,村里已培育起320亩高密植桑园,建成5处标准化蚕室,总面积达3200平方米。
铁佛寺镇四合村党支部书记 汪辉:
每批次养蚕可以养200张纸,每年大约用工60人,人均在我们合作社年收入能增收8000元左右。
不满足于单一产业的四合村,还在桑园里挖出了“新商机”。通过外出学习,村里在30亩桑园内开辟出林下养鸡区,让生态养殖与蚕桑产业协同发展。
从重拾传统蚕桑手艺,到探索“桑园 + 土鸡” 的立体种养模式,实现“一亩地挣两份钱”,四合村也从过去守着山林 “愁发展”,到如今靠着生态 “谋增收”,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编辑:沈杰
编审:黄琪雅 黄智发
终审:钟明明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