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漩涡镇,金黄的稻田与错落有致的民居相映成趣,村道上的文明标语与村民脸上的笑容交织成景。在这片浸润着耕读传家的土地上,一场以孝义善举培育、道德评议深化、厚养薄葬倡导、移风易俗等为核心内容的新民风建设,正悄然改变着乡村治理的生态图谱。淳朴的家风、良好的民风进一步助力“世界凤堰·康养漩涡”文旅品牌打造,为全镇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新风起于青萍之末
在金星村第三季度“道德评议会”上,气氛热烈而不失温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们围坐一起,身边那些孝老爱亲、热心公益的榜样被一一列举,获得掌声与敬意;一些生活陋习也被善意地提出,在平和讨论中达成改进的共识。这并非简单的“红黑榜”,而是一个明辨是非、成风化人的公共空间。
“以前觉得各家过各家的日子,现在大家坐在一起说说,谁家儿子媳妇孝顺,谁为村里做了好事,脸上有光!风气正了,心里也亮堂了。”金星村党支部书记吴大胜感慨道。“金星村五组村民陈启慧的公公吴大庚被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打破了一家平静的生活,陈启慧谱写了一段‘不是亲女胜似亲女’的孝亲佳话……”金星村由以前的柏家村和金星村合并而成,长期以来两个片区村民思想不统一曾是村“两委”面临的老大难。通过道德评议,评出了导向,议出新风,凝聚了人心,增强了认同感,真正将大家拧成一股绳。这股向善的力量,成为社会治理最深厚的基石。
近年来,镇上大力培育“孝义善举”,不仅评选“好媳妇”“好婆婆”,更鼓励“厚养”理念。21个村(社区)里,志愿者们定期上门看望孤寡老人,帮做家务,陪拉家常;节日里,丰富多彩的敬老活动让老人们笑逐颜开。更可喜的变化发生在观念里,“厚养薄葬”新风逐渐吹散铺张浪费的阴霾。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用简约而庄重的方式告慰逝者,将更多的财力精力投入对老人生前的关怀与赡养。吹拂着移风易俗新风,未出现老人和子女因赡养纠纷而对簿公堂、未新增一例厚葬博养陋习反面案例、未出现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和高价彩礼等现象……
大浪成于微澜之间
移风易俗,非一日之功。以文化人,润物无声。新民风看似是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工作,但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却实实在在地投射到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上,成为漩涡镇推进各项“隐形引擎”。
一个民风淳朴、邻里和睦、讲信修睦的社会环境,本身就是最好的招商名片。当外来投资者看到漩涡镇上下同心、民心思进的精神风貌,感受到这里和谐稳定、安全有序的社会秩序,投资的信心自然会极大增强。在今年7月1日举行的慈善助力乡村振兴募捐大会上,100余名漩涡籍企业负责人和返乡创业人士积极参与。某在建项目负责人坦言:“选择漩涡,不仅是看中了这里的资源,更是看中了这里的人心和风气。能参与漩涡的发展,我们倍感荣幸。”吴明斌等13位漩涡商会成员和本土企业家更是慷慨解囊,带头捐赠,助力漩涡发展。
在“千万工程”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等中,难免会遇到征地、拆迁、施工协调等难题。过去,这可能是不小的阻力。而今,新民风建设培育出的集体意识、奉献精神和互谅互让的美德,在此刻发挥了关键作用。村民们更能从大局出发,支持项目建设。堰坪村在建设旅游道路时,需要拓宽道路,涉及部分村民的土地和房屋。在道德评议和乡贤理事会的沟通下,村民们主动理解与支持,为项目“让路”,确保了工程顺利推进。双河村曾经享受过民生保障政策的村民,主动做其他群众的思想动员工作……近年来,花栖玥民宿、飞茑集等一批文旅项目先后落户漩涡。这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场面,正是新民风催生的宝贵成果。
新民风建设提振了群众的“精气神”,从“要我发展”转变为“我要发展”的愿望空前强烈。大家意识到,美好的生活需要亲手创造,项目的落地就是发展的机遇。在凤堰梯田景区的旅居康养项目中,全体农家乐业主不仅积极参与,更主动参与到特产销售等配套产业中,共享发展红利。如今,第一批次11户旅居康养示范户改造即将完工投入运营,富硒粮油、茶叶、林果等农副产品正借助文旅“快车”走进大城市……新民风塑造的奋斗精神,正转化为推动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新风化雨,润泽漩涡。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游客如织,“世界凤堰·康养漩涡”声名远扬。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导航自驾到凤堰景区,都会到吴氏家训展览馆打卡驻足,惊叹于这片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生命奇迹的同时,更对着传承百年的家训文化叹为观止。这浸润人心、引领风尚的新民风,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如今的漩涡,既能感受到项目建设热火朝天的“发展速度”,也能体会到新民风带来的“人文温度”。一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正在凤堰大地上徐徐展开。
编辑:倪健
编审:黄琪雅 文婷
终审:邹菲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