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汉阴县被确定为全省村级议事协商整体推进县以来,通过发动群众、创新方式,把议事协商会议开到群众家门口、小广场,村内大小事从“干部说了算”变成“大家商量办”,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在城关镇太平村,一场关于二组段河堤修缮项目的议事协商会,在村民老孙家院内召开,村支书向议事会成员介绍“由于项目资金有限,考虑优先对安全隐患较大的二组段河堤进行施工,待后续资金充足后再对其他河段进行修缮。经过讨论商议,议事成员达成一致意见举手通过。“这些议事成员,有小组长、中心户长,他们不仅代表各组村民的意愿,还主动当起政策宣传员,让村里的事家喻户晓,大大减轻了我们村干部的宣传压力”太平村支书表示。

汉阴县村级议事协商,以“线上+线下”“场内+场外”相结合的模式,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到实处。线上,全县各村(社区)普遍建立微信意见群、电话、12345等线上渠道,实时收集民意,精准掌握群众诉求;线下,通过“院落会”“恳谈会”“座谈会”等形式,把协商现场搬到群众身边,让大家面对面说想法、提建议。

漩涡镇地域广、人口居住分散,为让村民也能参与村规民约修订工作中来,各村村干部深入各组召开村规民约修订议事协商会议,充分听取村民建议,再经村“两委”讨论、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形成新的村规民约,并在全村公示执行。“新修订的村规民约中明确人情往来随礼‘份子钱’不得超过200元可是给我们减轻了不少经济压力。”朝阳村村民老吴说。朝阳村村支书介绍:“村干部到各组开展议事协商会,不仅能听到民声民意,体现民主民智,还能引导村民主动参与村级事务,起到宣传和监督作用。”

汉阴县依托创新推出的“两说一商”和“凤堰共声”议事协商品牌,建立由村级党组织领导、村民委员会组织、多方主体参与的“1+5+X”协商机制,将村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贤、致富带头人等纳入议事协商人才库,160村(社区)人才库共吸纳5000余人,召开议事协商会共计800余次,让议事协商更具广泛性和代表性。

汉阴县建立村级议事协商平台,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基层治理格局,不仅是群众说事、议事的场所,还是政策宣讲、矛盾调解的重要阵地。通过议事协商,让村民们从对村内事务一无所知,到主动关心、积极参与,形成了人人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的良好氛围。

编辑:吴九九

编审:黄智发 黄琪雅

终审:方亮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