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汉阴县城,绿树掩映街道,四季鲜花点缀街角。这座秦巴山区小城,正以“绣花功夫”精心雕琢城市容颜,而背后支撑这一切的,是汉阴县创新“六同机制”为核心的精细化治理体系。

近年来,为有效破解城市管理中的堵点、难点问题,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和综合服务效能,汉阴县立足自身职能,积极探索并深度践行“责任任务同担、信息同享、资源同用、机制同建、目标同向、过程同管”的“六同机制”,以系统性思维和协同性理念整合内部力量、优化工作流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坚持责任任务同担,凝聚攻坚克难合力

以往,城市管理、市政设施维护、园林绿化管养、物业行业指导等工作存在一定的职责交叉或边界模糊地带,容易导致推诿扯皮。汉阴县住建局通过建立“六同机制”,首先明确了“责任任务同担”的原则。对于综合性任务,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老旧小区改造协同、应急事件处置等,不再简单划分“你的”“我的”,而是成立股室的专项工作小组,共同认领任务、共同承担责任。例如,在应对汛期极端天气导致的道路积水、树木倒伏等问题时,市政园林、城管队伍、物业人员第一时间协同出动,按照预案分工协作,形成了“一盘棋”的应急处突格局,极大提升了响应速度和处置效率。

推动信息数据同享,打通内部信息壁垒

信息不畅是影响协同效能的关键因素。汉阴县住建局着力构建内部信息共享平台,打通城市管理、市政园林、物业等领域的信息孤岛。利用数字化城管系统,整合共享市政设施档案、园林绿地信息、物业服务企业数据、市民12345工单投诉建议等。例如,城管人员在巡查中发现路面破损或公共设施损坏,可即时推送至市政园林部门;物业小区内涉及的违章搭建、环境卫生等问题,相关信息可同步与城管执法部门共享。这种信息前置共享,实现了问题发现的“早”和处置的“准”,变被动响应为主动发现、协同治理。

促进资源力量同用,实现效益最大化

面对有限的行政资源和人财物力,汉阴县住建局通过“资源同用”机制,进行统筹调配和优化整合。将分散在不同股室的设备、车辆、专业人员等资源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共享资源库。在重大活动保障、集中整治行动或紧急任务中,可根据需要统一调度使用。同时,鼓励业务骨干跨领域学习交流,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在特定任务中混合编组,使专业力量发挥最大效用,避免了资源闲置和重复投入。

着力工作机制同建,保障协同规范运行

为确保“六同”落到实处、常态长效,汉阴县住建局注重建章立制,推动“机制同建”。先后建立日、周、月、季工作法和大部制机制、联镇包片区机制、联席会议制度、项目协同推进机制、联合巡查执法机制、考核评价联动机制等,定期研判重点难点问题,对涉及多部门的复杂区域或问题进行常态化联合巡查与执法,在市政工程、园林项目、小区改造等项目实施前,充分征求相关方面意见,优化方案,确保项目建成后管理与使用的顺畅,将协同配合成效纳入内部绩效考核,激励各单元主动协同、积极作为。这些机制的建立,为跨领域协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聚焦发展目标同向,统一思想步调一致

汉阴县住建局始终强调“目标同向”,始终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以“六个示范”为抓手,全力打造安康市域副中心城市。将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深入的思想动员和常态化的业务交流,激发了干部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协同内生动力,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

强化过程管理同管,确保工作闭环落实

“六同机制”不仅注重起点和终点,更强调对工作全过程的管理。对于跨部门协作事项,从任务下发、方案制定、组织实施到效果评估、反馈改进,实行全程跟踪、共同监管。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衔接要求,确保流程无缝对接。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协同事项办理进度进行可视化监控,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形成了“发现问题—协同处置—反馈评估—优化提升”的管理闭环,确保了各项协同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取得扎实成效。

通过深入践行“六同机制”,汉阴县有效打破了内部壁垒,整合了管理资源,优化了工作流程,城市管理更加精细高效,市政设施运行更加安全可靠,园林绿化品质持续提升,物业服务水平稳步提高,群众满意度显著增强,为提升城市综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建设锦绣汉阴贡献更大力量。

编辑:吴九九

编审:黄智发 黄琪雅

终审:方亮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