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汉阴县自然资源局聚焦企业群众“急难愁盼”,创新推出协调联动、便民利企、倾听民意、资源守护“四向并行”的 “走出去”工作体系。以主动服务的“温度”激活自然资源工作的“效能”,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自然资源力量”。
协调联动“走出去”,筑牢发展“政策基石”。校准政策“指南针”。定期组织业务骨干赴省、市学习最新政策,全年参与省级培训10余次、开展县域专题培训30余场,精准把握省级政策要求,顺利完成县域重点区域规划调整,为后续项目落地扫清政策障碍。争取发展“主动权”。建立“周梳理、月汇报”机制,县领导带队聚焦耕地保护等重点任务,每两周赴市局、每月赴省厅精准汇报、反映难题,高效保障凤凰山隧道等重点民生项目用地需求。激活创新“源动力”。主要负责人带队赴汉中、岚皋等地,学习耕地保护、土地综合整治创新做法。结合汉阴实际转化外地经验,启动双河口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预计新增耕地并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耕地保护+生态提升”双赢。
便民利企“走出去”,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送策上门“解疑惑”。组建专业宣讲队深入工业园区、企业车间,聚焦企业关切提供“点单式”政策解读。全年开展上门讲解50余次,发放政策工具包800余份,实现“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针对天石汇汽车运动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宣讲队提前介入解读用地预审流程,助力企业备齐材料,缩短审批时间近1个月。蹲点服务“破难题”。为重点项目配备专属“项目专员”,靠前参与项目选址选线,现场指导报批流程。针对企业遇到的用地难题实行“一事一议”。成功推动市县重点项目快速落地,为企业节省时间成本超30%。精准服务“暖人心”。开展“下乡送证”行动,安排工作人员携带不动产证书深入村组,全年累计送证上门5000余本,真正实现“办证不花钱、领证不出村”。
倾听民意“走出去”,架起干群“连心桥”。化解“心头事”。持续排查自然资源领域风险隐患,通过“一案一策”、带案下访深入一线研判。全年化解征地补偿等矛盾纠纷40余起,为400余户群众解决不动产办证难题;针对地质灾害高风险村组开展搬迁意愿调查,完成7户避灾搬迁安置,让群众住上“安心房”。优化“规划图”。建立“基层民意征询”制度,在村庄规划、地质灾害防治等项目启动前,深入镇村组召开座谈会、“院落会”50余场,收集群众意见建议60余条。结合反馈优化41个村规划布局、完善2处地质灾害治理方案,让项目更贴合群众需求。检验“成绩单”。推行“政策实施回头看”,通过定期回访、实地踏勘,对惠民政策、服务事项、惠民工程开展效果评估。结合群众反馈完善抵押登记等办事清单、简化流程,让各项举措始终贴合群众期待。
资源守护“走出去”,守好县域“绿水青山”。源头防控“早发现”。依托人地对应耕地保护“一张图”,实行“县级督导抽查、镇级重点盯防、村级日常巡护+实时上报”模式。全年常态化开展巡查,及时发现并制止违法用地苗头性问题25 起,实现违法用地“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早预警”,从源头守护耕地红线。执法震慑“不松懈”。运用“网格化+无人机”“人防+技防”立体监管模式,对违法占用耕地、非法采矿等行为实行“即发现即处置”。以严格执法守住生态保护底线。攻坚治理“提质效”。针对违建动因复杂、涉稳风险突出等执法难题,与公检法部门建立监管联动履职、两法衔接、联合查办机制,变“单打独斗”为“合力攻坚”。在某非法采矿案件查处中,通过与公安部门联合调查、与法院提前沟通,快速完成案件查办与整改,有效提升执法震慑力与治理效能。
编辑:李西明
编审:黄琪雅 黄智发
终审:邹菲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