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汉阴县围绕锻造一支政治素质硬、综合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的村级后备力量队伍,健全“选拔链、培养链、实践链”闭环成长链条,着力破解村级后备力量人选不优、能力不强、管理不细等问题,真正让后备力量选得出、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
延伸选拔链,构建多元化储备机制。针对后备力量选拔储备渠道窄、“矮子里拔将军”等难题,县级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县委抓总、组织部门牵头、职能部门协同、镇村主抓的工作机制,汇聚农业农村、人社、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和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力量,广泛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优秀经营管理者、大学毕业生、农村经营主体带头人、退役军人、返乡人才等,拓宽后备力量源头活水。坚持“政治素质优、能力本领优”标准,按照年龄、学历要求和5个方面素质、10种负面情形,建立“三提三考一公示一备案”程序,支委会、党员大会和群众代表大会提名张榜公布,县镇村三级考察备案,全方位“精准画像”,提升村级后备力量公信力。实行“放心村”“问题村”跟踪机制,联镇县级领导定期到村研判,“一对一”和党员群众谈话800余人,发放测评表2800份,全面掌握村情和后备力量。通过主动寻访掌握一批、公开招募吸收一批、部门联动筛查一批、在外创业回引一批,全县160个村(社区)储备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340名、储备“两委”后备力量467名。
健全培养链,锤炼干事创业基本功。针对后备力量能力不强问题,围绕“育得强”的目标,将后备力量培训纳入全县党员教育培训“大盘子”,构建“集中培训+日常教育+平时自学+跟踪考评”成长链条。集中培训强党性,实施“点单式”设置课程、“供需式”组织培训等,通过县委党校、镇夜校等场所,聘请理论深厚、经验丰富、熟悉“三农”的“老乡镇”“老支书”和县直部门“一把手”等进行授课,县镇两级全覆盖系统培训2期共1600人次。“线上+线下”学习拓视野,线上依托学习强国、汉阴先锋、远程教育等平台定期推送学习资料,线下组织到产业园区、培训基地、田间学校观摩和外出考察,拓展后备力量眼界视野。“师徒帮带”护航,建立县镇村三级“设岗定责+师徒帮带”机制,为每名后备力量确定1名师傅,突出党建业务、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实用技术、村级事务等重点领域帮带,每月1次谈心谈话、每季度1次家访、每半年1次集中面谈,提高业务水平和处事能力。
激活实践链,激发善作善为源动力。坚持备用结合,依据“近期使用、中期培养、远期储备”梯队建设规划,把乡村振兴一线作为后备力量的练兵场,组织广泛参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环境整治等工作,鼓励支持领办创办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济实体,提升示范引领力。注重就地补位历练,按照人岗相适的原则交任务、压担子,安排后备力量在党小组长、村民小组负责人、信访调解员等岗位上承担一定工作任务,通过“上台唱戏”晒实绩、比干劲、强作风,提高为民服务的意识和本领。坚持正向激励,建立“一人一档”成长档案,每半年1次考核评价,对岗位适应性不足、工作积极性不高的进行优化调整,对表现优秀的按程序推选为村“两委”成员,通过优胜劣汰、有进有出、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已累计有180名后备力量进入村(社区)“两委”成员,让村干部及后备力量干事有平台、事业有奔头。
编辑:吴九九
编审:文婷 黄琪雅
终审:方亮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