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凌晨2时,汉阴县应急指挥部灯火通明,大屏上实时跳动着雨量、水位监测数据、河道监控及各镇防汛动态画面,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防汛攻坚战正悄然打响。
“叮——”凌晨4时45分,清脆的短信提示音划破了夜的寂静,县防汛指挥平台同步向各镇推送紧急预警信息:“目前降水较大,后续仍有降水回波,请各镇做好防范准备!”这一幕,已成为汉阴县“智慧防汛”系统高效运作的日常写照。
今年,汉阴县对防汛监测网络进行了全面升级,在全县10个镇精心布设了132个自动雨量站、45个水位监测点,并与地质灾害隐患点摄像头、水库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无缝对接,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的立体监测体系。县应急管理局局长李志鹏介绍道:“该系统数据24小时实时更新,一旦监测数据超过预设阈值,将立即自动触发‘县—镇—村’三级预警机制,确保预警信息在10分钟内精准送达至村、户。”
面对长时间超饱和降雨,各镇各部门协同作战,展现出强大的执行力。县应急管理局24小时值班值守,确保信息上传下达;县水利局针对42座水库实施“一库一策”精细化管理,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动态调整泄洪量,确保水库安全;县住建局迅速启动“排水+交通”双预案,有效防止城市内涝发生;县气象局实时发布雨情和降雨量,提醒各镇做好防范应对;各镇主要领导坐镇指挥,严格执行“三个坚决转移”和“四个一律”要求,加强排查巡查,果断转移受威胁群众,并加强转移安置人员的服务和管理工作。
与此同时,网格员成为防汛前线的“哨兵”。涧池镇东风村网格员徐州凌晨5点便起床巡查,他身着雨衣、手持电筒,逐户检查独居老人房屋安全状况,并成功转移3户5人至安置点。像徐州这样的网格员,全县共有1392名,他们依托“镇—村—组—户”四级网格体系,对地质灾害点、切坡建房户、低洼地带实行“一对一”包保责任制,确保防汛工作无死角、全覆盖。
上午11时,蒲溪镇临时安置点内,村民章大爷正吃着热腾腾的早饭。“有馒头、鸡蛋、稀饭,比家里还周到!”他感慨地说。安置点不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还配备了医疗队、心理疏导员,并组织志愿者为老人、儿童提供贴心服务。据统计,全县累计转移438户761人,共启用40余个安置点,并开通“绿色通道”,确保孕妇、病人等特殊群体能够及时转运就医。
下午3时,虽然雨势逐渐减弱,但防汛工作没有丝毫松懈。各镇按照“雨停人不走,水退场不撤”的原则,对受灾农田、道路、水利设施进行全面细致的排查,确保不留隐患。
在这场防汛“大考”中,汉阴县以科技为翼、部门联动为基、干群同心为魂,共同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守护了全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编辑:李西明
编审:黄琪雅 黄智发
终审:钟明明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