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时代背景下,国情教育已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汉阴经开区国情教育研学劳动实践基地应运而生,由陕西汉越经投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汉阴县乡村振兴集团有限公司与安康德弘桦烨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致力于为中小学生提供集思政教育、劳动实践、工业认知与文化传承于一体的高水平研学平台。
多方协同,资源整合,构建育人共同体
基地已与4所中小学签订合作协议,在课程开发、学生组织与资源共建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构建起“校企地”协同育人的新机制。这一合作模式不仅有效整合了县域内的优质资源,更推动了教育内容与社会现实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搭建起从课堂走向实践、从认知迈向创造的桥梁。
特色课程与丰富载体,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
基地以汉阴经开区的现代工业、科技创新和汉阴县乡村振兴集团有限公司的农业产业、文旅实践为核心,统筹县域资源,开发出一系列特色课程。劳动实践教室面积达1512㎡,可同时容纳300名学生开展实践操作。
基地精心设计六大类实践操作课程,包括木工制作《拉线陀螺》《桌面书架》《成长相框》等项目;陶艺体验《做茶壶》《兔儿爷》等传统工艺;布艺学习《刺绣》《荷包》制作;编织《藤编果篮》《竹编果盘》等手工艺品;雕刻与剪纸学习《西游记人物剪影》《纸刻─鹦鹉》等特色项目。课程以“工业发展+劳动实践”为主线,融合思政教育、历史文化、非遗传承和生态保护四大主题,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悟工匠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实景教学,融合理论与实践
基地注重实景体验与现场教学,走进汉阴工业展览馆及区内企业,亲身感受现代工业生产流程与科技创新成果;组织学生参观沈氏家训展览馆,感悟家风传承与道德文化。这种“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方式,极大增强了学生对家乡发展的直观认知和情感认同。
践行社会责任,助力协同育人新格局
汉阴经开区国情教育研学劳动实践基地的建立,不仅填补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认知鸿沟,更彰显了国有企业在服务社会、培育时代新人方面的使命担当。基地以实际行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社会责任,推动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新格局,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青年注入强劲动能。
下一步,基地将与县职教中心研学工坊、创业车间等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认知国情、了解产业,为未来职业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编辑:曾萌萌
编审:黄琪雅 黄智发
终审:方亮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