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双乳镇,千亩荷塘碧波荡漾,芙蕖亭亭。接天莲叶间,笑语盈盈,栈道之上,游客流连。这幅醉人的生态画卷,不仅是汉阴县闪亮的名片,更是双乳镇二十年如一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谱写“绿动安康”新篇章的生动见证。

二十载光阴,“两山”理念早已在双乳镇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依托优质水资源和生态本底,双乳镇将千亩普通水田精心打造成集生态涵养、产业融合、乡村旅游于一体的荷塘综合体,实现了从“卖资源”到“卖风景”、从“单一农业”到“多元业态”的华丽转身。

双乳村九组村民 沈桂林:

20年前,我们这一片就是栽了一些秧苗,有些田都荒了,因为有些村民出去打工了,20年前基本上没啥收入,主要靠打工。

沈桂林描述的荒凉景象,已被眼前生机勃勃的生态乐园彻底取代。曾经零散种植、甚至撂荒的田地,经过科学规划和生态修复,化身为净化水质、涵养生态的千亩荷塘。清澈的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白鹭、野鸭等水鸟悠然栖息。

游客 李艳:

我觉得这边生态环境蛮好的,我刚刚过来的时候看到一些鸟类啥的,这边对于小动物的保护我觉得也做得蛮好的,刚刚从街道过来的时候也看到这些庄户家里各个地方环境都非常好。

荷塘的兴起,最深刻的改变发生在村民的生活轨迹上。曾经迫于生计不得不离乡背井的打工者,如今在家门口找到了致富的希望。

双乳村五组村民 张浩:

千亩荷塘发展了以后,经营点小摊啊,卖点儿吃的用的,都可以挣些钱,之前我一年收入两三千块,现在我一年收入随便是一两万块钱。

收入的数倍增长,源于荷塘旅游带来的庞大人流和消费需求。像张浩这样,依靠景区周边灵活就业实现稳定增收的村民越来越多。荷塘的魅力不仅吸引了游客,也点燃了创业的热情。在荷塘景区一角,汉服体验馆店主王希洁正热情地为游客服务。

汉服体验馆店主 王希洁:

因为前段时间镇干部来动员,说咱们景区缺一个汉服租赁的店,想着既能给游客留影,又能给自家增收,于是就用积蓄盘了这个小店,没想到第一年收入还挺可观的,第一个月大概营收额在4万到5万。

王希洁的成功创业,是政府引导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的结果,展现了荷塘产业链延伸带来的无限可能。从被迫外出打工,到在家门口自主经营、收入可观,村民的生活状态发生了质的飞跃。

双乳村党支部书记 沈顺桂:

近几年,我们的股份经济集体经济年收入已经达到50万元,而且咱们去年村民的人均收入达到18500元。

二十年光阴荏苒,“两山”理念的种子在双乳镇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开花结果。千亩荷塘,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从沈桂林记忆中的荒田薄收、青壮离乡,到今日的荷香满园、游人如织、村民安居乐业、集体家底殷实的沧桑巨变。守护好绿水青山,就能收获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双乳镇的荷塘蝶变,是“绿动安康”最生动、最温暖的注脚,也照亮了乡村走向更美好未来的康庄大道。

编辑:吴九九

编审:文婷 黄琪雅

终审:方亮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