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污水横流”到“鱼翔浅底”的蜕变
挖掘机师傅老张清晰记得2024年3月的那个清晨——当他的挖斗探入王家河村那条承载了三代人记忆的沟渠时,里面淤塞严重、水流滞缓,汉阴县住建局分管环卫领导杨博见状立即制定处理方案,施工队通过72小时完成清淤疏浚、铺设生态滤料和精准管道安装,将刘阿姨门前的臭水沟改造成了洗衣池。完工当天,78岁的刘阿姨颤巍巍蹲下身,掬起一捧清水,见证着生态与乡愁的双重复苏。
2023年4月,汉阴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工程在15个行政村同步启动。这项总投资1300余万元的民生工程,既是落实县政府2023年第12号会议纪要的标杆项目,更是全县首个实现“农户 管网 生态池”全链条系统治理的农村污水治理创新实践,创新构建了“单户小三格+生态小塘+归集大三格+微动力庭院+纯动力社区”的五维治理体系,打造出因地制宜的治污样板,已形成可复制的“汉阴经验”。
守护北上的生命之水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通过该项目年污水收集率提升至90%以上,直接改善月河及汉江支流水质。创新“分类施策”模式,如在公星村构建“收集、处理、生态”循环系统,降低治理成本40%,获省级环保部门认可。
环境治理与乡村振兴双赢
“守护好汉江源头水,就是守护国家战略命脉。”县城建公司负责人李纪林在项目推进会上强调,“我们通过‘技术下沉+群众参与’双轮驱动,要把污水治理工程做成民心工程、示范工程。”在推行农村污水治理工程中,县住建局主要领导在工程推进会上明确要求:“必须把以工代赈作为惠民工程的核心举措”,实现民生改善与就业增收双赢。项目同步开发公益性岗位300余个,项目的实施惠及农户1582户,带动村民把“政府工程”当作“自家事业”来经营。
汉江两岸的芦苇荡,正沙沙书写着汉阴人的生态日记,每一处污水处理示范点都是献给秦岭的生态印章。以“润物细无声”的持久韧劲守护一江清水北上,用“聚沙成塔”的群众智慧点亮汉阴县“千万工程”星火,这便是城建公司交给锦绣汉阴的生态答卷。
编辑:曾萌萌
编审:黄琪雅 文婷
终审:邹菲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