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如注,村组告急。河水暴涨,险情不断。8月下旬,对于地处汉阴县北部山区的铁佛寺镇而言,注定不平凡。从21日到月末,接连遭遇两轮强降雨,全境自然灾害频发,基础设施严重受损。在与灾难的殊死搏斗中,总有一群人民英雄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护佑人民安康。
当好“风向标”,党的力量映光辉
8月20日,适逢周五,镇上多数干部已下班回家。就在此时,市县接连发出防汛预警,一时间引起了全镇干部高度警惕,或是转发朋友圈广而告之,或是电话提醒包联户。“全镇上下即刻进入防汛防滑战备状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心上。”镇党委书记罗涛第一时间向全镇干部发出号令。
接报后,镇长人选龙伯安连夜赶回镇里,在参加完市县视频调度会后,就地部署全镇防汛工作,并通过视频连线逐一给各村上“紧箍咒”,要求大家严阵以待,切不可麻痹大意。次日,镇党委再次拧紧责任螺丝,通知镇村干部迅速返岗,进村入户动员撤离,一定要把脚步赶在雨点之前。
当好“急先锋”,一线作战抗灾难
22日的凌晨失去了往日的静谧,暴雨“如约而至”。雨一直下,防汛值班室内灯火通明,雨情信息在这里密集收发;乡间田野,河流水位迅速攀升,道路塌方接二连三。
“汉铜路已被阻断、全镇通讯和电力中断、集镇无法供水……”一条条紧急报告让人揪心痛心。22日上午,显得紧张而又忙碌,班子成员分赴各险情现场,党政“一把手”驱车近10公里找到信号,迅即向县里报告灾情。李庄村支书陈远松在雨中指挥工程车辆清障抢通,党政办全体同志四处奔走调配应急物资。一支由103人组成的党员突击队也火速下沉一线,道路中断就徒步挺进,失去联络就进门找人,镐头、铁锹加双手成为作战工具。经轮番抢修作业,当晚全镇水电路讯恢复正常。
一场应急抢险,一次斗志昂扬。28日,强降雨再次来袭。经历过上一场抢险救灾,镇村干部变得更加警觉,早早就打起十二分精神进入临战状态,防汛物资提前到位,人员力量提早下沉,防范措施落得更细更实。
当好“守护神”,大爱情深践初心
“你们这些干部比我的亲生儿女还要好啊”高峰村82岁老人赵平兰感动的落泪,这是8月28日晚该村包联领导周强、第一书记沈康和支书王远海在背起老人撤离时的场景。在连续两场防汛硬仗中,该镇撤离涉险人员140户250人,并协调安置场所31处、挤出资金4万元保障了转移人员基本生活,这一串数据的背后是全镇216名干部用使命守护生命的生动注解。市监所所长储成军在儿子生病住院期间,毅然返回防汛一线,双手搀扶年迈的老人安全转移,仅他一人就撤出涉险人员5人。感人画面在风雨中更加耀眼,生命至上成为情感共鸣。该镇坚决落实“镇盯村、村盯户、人盯人”防抢撤机制,严防撤离人员擅自“回流”,把人文关怀融入转移工作中,既确保了“应撤尽撤、应转必转”,又让受灾群众感受到无疆大爱。
守护人民安康,需要的不只是前线冲锋,还需要幕后英雄。老骥伏枥和巾帼担当成为防汛救灾的另一道风景,中青年男同志跋山涉水,老同志和女同志则在后勤保障和应急值守中默默奉献,作为女性的党政办副主任唐飒日夜行走在超市和饭堂之间,忙于物资采购和食物供应;临近退休的老同志汪忠义憨厚实在,见年轻人都在村里,他也不肯闲着,于是就在值班室帮衬打杂直到深夜。
当好“筑梦人”,担当重任铸忠诚
截至9月2日,该镇因灾造成5000人受灾、经济损失1922万元,倒塌或损坏房屋24间,农作物绝收2070亩,道路水毁34处,桥涵受损24处。一组沉重的灾情数据,破灭了农民群众的丰收梦,父老乡亲泪满双眼,这也倒逼着党员干部为他们筑梦圆梦。雨停放晴,灾后重建和生产自救刻不容缓,灾情统计上报紧锣密鼓进行,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恢复。职能站所连轴作战,第一时间归口求助,迅速对水毁基础设施系统修复;所有帮包干部顾不上休整,再次进村入户,安抚受灾群众,协调解决生产生活困难,积极动员补种经济作物,有效降低灾害损失。
大雨退去,终见彩虹。山河已变形,人民皆安康。暴雨中穿梭的背影,在灾难面前燃起一把火、撑起一片天,用勇敢与大爱感天动地,把人民安危高举头顶,在风雨袭击中谱写了一曲曲生命赞歌,成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