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阴县双河口镇三柳村,一场围绕着“帮扶资金如何使用”为议题的村民议事协商会正热烈进行。张大爷认为应该优先修缮村里的灌溉设施,以提高粮食产量;年轻的小王提出利用一部分资金发展特色农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家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共同探讨资金使用的最佳方案,现场弥漫着浓厚的民主协商氛围。这是该镇运用村民议事协商机制解锁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实践。
共商共治,绘制协商“新格局”。为适应新时代基层治理需求,该镇创建了“1+2+X”的议事协商主体模式,构建了以综治中心为主体,乡贤、志愿者、人大代表广泛参与的“1+N”多元议事队伍,形成了一个广纳群言、多元共治且确保闭环落实的协商实践体系。同时,遵循“一事一议”原则,发挥“三个充分”作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现问现答”。
织网通渠,激活协商“全脉络”。为了协商活动更加贴近群众,该镇采取“会场+现场”“固定+移动”的方式确定协商地点。同时,镇政府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矛盾化解室等资源,在各村构建起1个固定的协商议事室,并以院坝、凉亭、长廊等亲民休闲场所为载体建立多个流动协商点,真正把协商阵地搬到了田间地头和群众身边。目前,全镇11个村级协商议事室已实现全覆盖,成功打造2个村级议事协商示范点。
破题见效,淬炼协商“真功夫”。不断健全完善“议事协商”建言落实机制,重点突出协商有成果、办理有结果、落实有效果的“三有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的议题,采取分类议事的方式,即涉法涉诉问题由司法议解决,邻里纠纷由乡贤议处理,产业发展问题由支部议讨论,基础设施问题由党委议决定,移风易俗问题由实践站议解决,复杂问题通过党委联席会商讨。对无法解决的问题,由镇人大形成议案或社情民意信息。目前,该镇累计开展“议事协商”活动30余场次,达成共识事项55条、解决疑难问题50余个、开展办结回访28期,实现问题处置率100%。
编辑:曾萌萌
编审:黄琪雅 文婷
终审:方亮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