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安康市汉阴县城关镇三元村凤凰山茶叶专业合作社600亩富硒有机茶园里,一垄垄茶树随山势起伏,层叠滴翠。虽然已过了茶叶采摘季,但徐春每天还是会去茶园里转一圈。“看着这些茶树,心里就踏实得很。”种了大半辈子茶,在徐春心里,眼前的这片茶山是他生活中最大的靠山。
14年前,三元村茶农徐春成立了凤凰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带着村民开山拓荒,种下一垄垄茶树;十多年间,茶香满山飘,小小茶叶携手传统工艺进车间、塑品牌、上“云端”,解锁特色产业富民密码;十多年来,生态茶园铺满坡岭,茶山花海游人如织。一片叶子、一抹茶香已然串起一条绿色产业链,频频点亮茶旅融合的“诗和远方”。
用茶资源撬动好经济
60岁的成春莲是汉阴县铁佛寺镇四合村村民。前几年,一家人搬到县城后,成春莲就闲了下来。听说凤凰山茶叶专业合作社招采茶工,她二话没说就去了,这一干就是4年。
“从县城到茶园不到10分钟,来回方便,家里的事、茶园的活都能顾上。”从春茶到秋茶,成春莲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还练出一手采茶的好手艺。
“一杯好茶”源于好山好水好生态。汉阴地处秦岭南麓,这里山连山、水连山,茂密的山林孕育着丰富的野生茶树资源,是陕西古老的茶乡和优质富硒茶主产区。作为汉阴最高山峰,凤凰山的奇峰幽谷、林海松涛,云雾弥漫,宛若灵动的山水画。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让这一带山里人家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
但在过去,茶农种茶大多零零散散,除了春茶小有名气,夏秋茶因为卖不上价钱很少有人采。
2010年凤凰山茶叶专业合作社成立后,这一现状就成了过去。“必须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建设现代化茶叶生产车间,研发多元茶产品,延伸产业链。”指着四周的茶山,徐春说,“我们整合零散茶园、改良传统工艺,一年四季都采茶制茶。茶叶产量、品质上来了,效益也越来越好。”
从“山中一片叶”到“万家杯中茶”,小小茶叶正撬动起一个绿色朝阳产业。如今,合作社年产销成品茶1万余公斤,110户社员和400多户茶农被镶嵌在种植、生产、加工等产业链上。
用茶工艺打造好品牌
温杯、投茶、冲泡、出汤……在合作社制茶师吴坤的熟练操作下,一杯深红通透、玉润澄澈的茶汤便泡好了。
“这是我们去年研发的一种红茶,喝起来有一股水果的清香。”33岁的吴坤坐在茶台前边倒茶边讲解,“这款红茶,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果蜜红’。”
摘芽、分级、摊晾、萎雕、摇青、发酵、揉捻、烘干……“果蜜红”虽然好喝,但工艺非常复杂。
“整个流程需要十几道工序,一个环节把握不好,口感就变了。”吴坤说,相比一般绿茶,“果蜜红”从鲜叶到成品的制作时间更长、工艺要求更高。
三元村漫山遍野都是茶园。往年春茶采摘结束后,大部分鲜叶会留在茶树上老化。最让茶农头疼的是,夏秋茶园杂草长得快、易发病虫害,管护成本高还没有效益,但放任不管又会影响来年春茶的产量。
“这么好的鲜叶不能白白浪费,要想办法开辟一条新路。”深思熟虑后,徐春决定发展夏秋茶生产加工。在中国农科院及安康茶叶研究所的帮助下,他尝试着用鲜叶制作红茶。
摊晾多长时间、萎雕到啥程度、揉捻力度如何把握……经过一遍遍试验后,去年5月,汉阴县第一款红茶产品——“果蜜红”出炉了。
让徐春没想到的是,这款红茶一上市就火了。瞅准这个机会,汉阴县把“果蜜红”作为一个区域公用品牌全力打造,全县22家茶企、54个村级专业合作社纷纷来徐春这儿学习。
目前,汉阴县有19家茶企用上了“果蜜红”这一品牌,不仅提升了茶产业附加值,也让茶农的增收路子越来越宽。
在徐春看来,春茶有春茶的清香,夏秋茶也有夏秋茶的口感。“夏秋茶产量高、采摘期长,做成红茶、砖茶后香气更浓,很多老茶客都好这一口。”这两天,“果蜜红”订单一个接一个,徐春一天忙到晚都不觉得累。
用茶文化培育好业态
漫步茶山,半山腰上错落分布的民居让人挪不开眼。“这些都是茶农结合茶元素改造的农家乐和民宿。”徐春说。
在三元村,游客可以看云赏景,感受茶乡的烟火气;也可以采茶品茶,体验茶香的悠远绵长;还可以选一处农家乐,品尝地道的农家菜……
三元村茶农刘中财的农家乐是用自家小院改造的。这些年,游客一进门,刘中财第一件事就是烧水煮茶。靠着“茶香”打出的名气,他的农家乐生意火爆。
“食材都是自己种、自己养,游客来了吃得好,再口口相传,这比啥广告都有用。”接待完当天的最后几桌游客,刘中财算了笔账,“每年4月到10月是旅游旺季,一天最少有5桌,光这几个月就能收入七八万元。”
一缕茶香,氤氲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如何让延绵3000年的茶历史和独特的茶文化“活”起来?破题之道就在茶旅融合这条新路上。
围绕“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产业布局,三元村的茶农、合作社都动了起来。这几年,徐春的合作社坚持生态种植,不仅保护了自然资源,也让茶乡的生态底色越来越绿。同时,建成茶艺中心、研学基地及3600多米的观光步道和特色人文景观,让茶山如诗意田园般更加吸引人。
茶山美起来,山村人气旺。三元村也紧跟茶旅融合的步子,依托原汁原味的茶文化发展起了乡村旅游,20多户茶农办起了民宿、农家乐。
“这几年,来村里的游客一年比一年多,今年就接待了7万多人。”徐春称,目前合作社已实现从单一的茶产品经营,向茶文化、茶旅游、研学、康养等业态融合发展转变,不仅带火了三元村,周边20多个村也掀起了以茶兴旅、以旅促茶的热潮。
以生态茶业为核心、旅游产业为纽带、茶文化为驱动……如今的三元村,处处皆景、步步茶香。
编辑:倪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