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随着汉阴县城规模不断向四周扩散,地处城南的城关镇中堰村也在这场城市扩容中迎来自己的变化。

2023年,最显著的是两个数字:200万元、2.96万元。200万元是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96万元是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前一个数字让中堰村跻身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排名第三,后一个数字则超过了去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平均水平线。

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高质量发展的村集体经济汇聚了智慧与汗水的力量,滋养着这里每一寸土地,也滋养着每一个村民的心田。

聚焦城乡融合,盘活闲置资产

在中堰村的转型中,一场深思熟虑的集体经济复兴战略悄然铺展,其背后是村干部们对乡村发展路径的理解与洞察。他们认为,唯有激活沉睡的资源,让村民在产业浪潮中共享红利,方能铺就一条通往繁荣的康庄大道。

面对城镇化浪潮下遗留的闲置资产——那些曾经沉寂的土地、房产与耕地,中堰村“两委”班子开启了一场资源再生的探索。

中堰村位于汉阴县城南1公里处,交通便利,环境宜居。村“两委”班子积极寻求破题之策,将目光聚焦于盘活闲置资产,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利用城郊优势,中堰村对二组常年闲置的房屋进行盘活,修建了一栋8层公寓楼,并进行了精装修,公寓房设计了两室两厅一厨一卫、一室一卫、一室一厅一卫等户型,家电家具配备齐全,实现了“拎包入住”。村上打造的这套新竹人才公寓,既解决了廉租房一房难求、就业年轻人、陪读父母用房等需求,又加快了村里闲置资产的使用效率。

“我在这里租了一套一室一厅,房间布置得很温馨,在这儿安了家,我就可以安心工作了……”刚到汉阴参加工作的选调生叶秋晨看了住房后,满意地说。像小叶这样的年轻人在这座公寓里不在少数,新竹公寓刚装修好,就吸引了众多外来“上班族”前来看房安家。目前32套公寓房全部租了出去,入住率达100%,仅此一项每年就能为村集体提供40余万元的收入。

除了打造人才公寓,中堰村创新思路,针对辖区内文体活动场所不足问题,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时,村组投资90万元建成占地1000平方米的钢架结构标准厂房主体,通过招商企业+村集体+经营主体的合作模式,由招商企业投资配齐室内体育设施,由村集体与经营主体新潮体育合作运营,依靠租金收入以及提供篮球、羽毛球培训,每年能为村集体提供10多万元的收入。

此外,中堰村还深谙“变废为宝”之道,将废弃仓库改造为生产厂房,引入康孚玩具厂,不仅盘活了集体资产,还促进了就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丰收,村集体年租金收益20万元,同时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

而旧房的回收与改造,则催生了“半日闲舍”“凤鸣锦舍”等集餐饮、住宿于一体的陕南特色民宿。它们如同镶嵌在绿水青山间的明珠,吸引着八方来客,为村集体经济增添了又一抹亮色。结合租金收益保底+收益分成的方式,每年也能为村集体带来25万元的收入。

碧绿的田野,干净的道路,古韵十足的民宿和房屋……走进中堰村,一幅充满生机的乡村画卷在这里展开,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如同一曲悠扬的田园交响,回响在希望的田野上。

突出园区示范,发展多元产业

结合市县的部署和村里的实际,中堰村村干部每天都在讨论寻找能够加快村里发展的事。当村上提出用产业园区带动发展时,大伙儿一致认同。

中堰村以“有机、富硒”为发展理念,以“农旅结合”为发展定位,坚持规划引领、村民参与、项目带动、农旅融合、市场运营、多方共赢的经营管理发展模式。对不愿放弃土地承包权,又长期在外打工或无力耕种造成的撂荒地以及撂荒老旧残次果园,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开展生产经营,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中堰产业园区版块,实现园区四季有花、四季有果。

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中堰村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不断激发村集体经济多元发展活力,让村集体经济的“雪球”越滚越大。

产业园里种植了蜂糖李100亩、富硒黄桃150亩、阳光玫瑰葡萄50亩,同时还在园区套种短期农作物促增收。

建设了温室大棚基地100亩,30亩普通大棚,以种植反季节蔬菜瓜果为主;70亩可视化、智能化大棚,种植特色果蔬七彩圣女果、草莓、西瓜等特色品种,大力发展“采摘经济”。大棚基地中一期30亩普通大棚由村集体出资建设,以出租模式交由乡村能人承包经营,村集体年收益超过8万元;二期70亩智能化大棚由政府出资190万元、村集体出资15万元、新乡贤合伙承包人出资15万元建成,以出租+分红“捆绑经营”模式交由新乡贤经营管理,村集体年收益超过20万元。

通过有利条件发展荷虾混养100亩,利用老旧堰塘打造了8万立方米的塘坝休闲垂钓中心,发展研学教育基地30亩以及研学大棚8亩,吸引众多不同年龄的人来观光体验。园区举办圣女果采摘节、垂钓大赛、璀璨音乐灯光节等活动,年吸引游客2万余人次,营业收入累计达32万余元。招引澳洲龙虾养殖项目,年产量预计超2万公斤,亩产效益可达5万元。村集体与周边企业合作,开展研学教育活动,预计年均增收8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挖掘闲置资源潜力,发展民宿酒店、农耕体验基地、庭院经济示范点等项目,全力服务好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让集体经济多点开花,实现村集体有收益、产业得发展、群众获实惠的多方共赢局面。”中堰村党支部书记邓超说。

中堰村通过发展多元产业等做法,实现了集体经济“抱团发展”,特色产业“多点开花”,助力农村集体经济强起来,让群众兜里有钱、心头有劲、眼里有期待。

创新收益共享,促进共同富裕

追逐“富民强村”是中堰村的目标。

村上与县城投共同成立混合制公司,通过整合资源、资本,不断提升产业园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水平和带动能力;充分发挥合作社、企业、产业园等经营主体联农带农作用,引导支持农户以资金、土地、房屋等资产入股经营主体,以按股份红的方式获得收益;鼓励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房屋租赁等方式获得租金收益,增加农户财产性收益。

依托城关镇中堰村忠延开发有限公司,发挥国企带镇村作用,通过村企合作、村企融合等方式,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截至目前,村企合作实施项目6个,总投资1600余万元,带动150户680余名群众直接受益。

立足国企带镇村模式的优势,中堰村采取产业致富能人“择优内推”、务工创业能人“引导回归”的方式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积极动员村内致富能手和外出创业技术人才回乡参与产业投资建设,以强有力的帮扶政策为支撑,为投资者做好外围环境保障。

集中安置让闲置的民居焕发出新的生机,形成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石。这不仅是对土地资源的深度挖掘,更是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现代诠释。

村集体经济的增收,让村民更大程度、更加广泛地享受到农村发展的红利。

在收益共享的创新实践中,中堰村将村民福祉置于首位,村集体将丰厚的收益化作温暖的关怀,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仅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与凝聚力,更为中堰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村里创新村集体经济收益奖补做法,进行三票制配比,30%用于集体分红、人居环境提升,依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补助、农产品发放等方式分红,共发放34万余元村集体分红。2023年奖补893人,奖补金额2.7万元。对农村60岁以上老人医疗保险进行补助,2023年补助844人,补助金额15.5万元。创新设置“老人长寿奖”,对90岁以上老年人一次性奖励1万元,截至目前已发放奖励金5万元。

从特色农业的深度挖掘,到乡村产业的精心打造;从闲置资产的利用,到创新收益分配……中堰村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有力,每一步都凝聚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这份经济的快速增长并未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反而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绿树成荫的村道旁,是错落有致的民居,清澈的溪流从凤凰山流下,一派田园诗画般的景象。村民们深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们用心守护着这份大自然的馈赠,也让这份绿色成了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编辑:吴九九

编审:余涛 黄琪雅

终审:方亮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