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节,挂艾草、菖蒲、吃粽子,这些传统习俗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代代相传。临近端午,汉阴县民间的节日氛围日益浓厚,大家割艾草、挂菖蒲、包粽子,用满满的仪式感迎接节日的到来。

端午前后天气比较闷热潮湿,容易滋生各类蚊虫和疾病,古人认为端午挂形似宝剑的菖蒲、气味浓郁的艾草,能祛疾病、赶蚊虫,寓意招福纳祥。所以端午节将一把艾草和菖蒲,倒插在家门口是汉阴人惯有的端午节习俗。这几天,汉阴县各大农贸市场都有不少农户售卖艾蒿和菖蒲,这些前一天就从山间采割回来的草药,在街头巷尾散发着淡淡清香,吸引了许多群众前来购买,也有不少时间充足的人干脆亲自走进大自然割艾草、寻菖蒲,将自己的美好心愿寄予在艾草花束中送到亲朋的家中。

天刚亮,大家就来到郊外手拿镰刀寻找艾草和菖蒲,小草们正挂着露珠散发着迷人清香,稍后它们将被送到千家万户,“拉满”端午节的仪式感。

汉阴县金海岸小区物业服务中心总经理 张家媛:

我们每年在端午节前夕,当天或提前一天去采摘,第二天把它扎成端午蒿和菖蒲的一种花束,赠送到每一户的门口,让小区里面的每一位业主更能感受到节日的氛围。

除了艾草和菖蒲,粽子可是端午节名副其实的主角。主妇们早早就开始采购质量上乘的糯米和粽叶,为包粽子做足准备。许多社区也将“包粽子大赛”列为了迎端午的必备项目,大家捋粽叶、放糯米、封口、捆绑,忙得不亦乐乎,一片片清香的粽叶,一粒粒晶莹的糯米,在一双双巧手翻飞间变成了一个个紧实的粽子。一旁的小朋友们看得起劲儿,连忙向奶奶和阿姨拜师取经,不经意间,端午的习俗得到了传承。

新城社区居民 成子玲:

这个粽子的包法就是要有酒米(糯米),要有粽叶,粽叶也行,笋壳叶也行,其他叶子不行。清洗干净,把酒米(糯米)淘干净,包出来以后,必须要用小火慢慢酣出来的粽子比较好吃,火大了煮着容易烂,煮出来的粽子不软和……

新城社区儿童 陈朵依:

我以前吃过粽子,但是没包过粽子,今天来包粽子感觉挺有意思的,很好玩儿。


青青艾草香,片片粽叶长。承载着浓厚民俗意义和情感价值的中国传统节日,已经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扎根于民间土壤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中国人仪式感的重要时间节点和情感汇聚点。节日氛围感“拉满”,让美好生活变得更加“可触可及”。

编辑:李西明

编审:余涛 黄琪雅

终审:邹菲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