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迈的父亲,已八十高龄了,一晃退休二十年了!每当我听到他爽朗的笑声,看着他硬朗的身影,我觉得,父亲在我这个当儿子的心中永远年轻。他那平易随和的生活态度、宽容厚道的人生品格、爱家敬业的责任意识,就像人生旅途的指路航标,每时每刻都在影响、提醒、引导着我!

  ——父亲是个敬老重德的人。

  父亲,出生于旧社会,完成了初中学业,在当时,算得上是知书达礼的文化人。解放后,当了教师。凭着对教书育人的热爱与执着,处处为人师表,受表彰、当先进、还光荣地入了党。父亲在离家六十里外的后山教书。周六上完课,要步行四五个小时才能回家照顾老小,正是父亲的敬老重德,爷爷婆婆都快乐幸福地活了八十多岁。

  记得那时,父亲还把孤独一人的外婆接到我们家养老送终。父亲对待外婆就象对自已的生母一样。一次,外婆突患急病生命唾危,父亲当夜冒雨赶回家,二话不说,顶着暴雨将外婆送到镇卫生院,第二天,我去医院看到的是:父亲歪趴在病床边睡着了手中还捏着半截没啃完的生红薯,灰土的脸上深深的皱纹和拉碴的胡子,让我难以相信:他竞老了许多。那次,我平生第一次为父亲流下了眼泪。

  ——父亲是个赋有爱心的人

  农民出身的父亲,憨厚诚实,为人豁达正派。在校总是严格要求学生,记得父亲刚调到家门口教书的那年一学生因盗窃商店钱物被店主扭送派出所,父亲知道后急忙追去先垫钱赔偿好说歹说才留下那学生。后来才知道,孩子母亲早逝、父亲病重在床不得已而为之。父亲对他说:好好念书,治病的钱我来想办法。那位学生在父亲的资助下考上安师,参加工作的第一天就跑来感谢父亲。

  ——父亲是个崇尚文化的人

  父亲,从教四十年,教了一辈子的书,文化程度并不高,可他深知:人要有文化,必须上学读书,而作父母的更应毫无怨言地送儿女上学读书学知识。因而,在我的求学之路上,父亲有种送子求学的拼劲,真令人敬佩、令人不可想象!七十年代末,我稀里糊涂读完了高中,数学课连勾股定理都弄不懂。轮到高考名落孙山可父亲总是安慰我没啥,好好补习,明年再考,谁知第二年仍未考上,这时的我想着这回父亲准要大发牌气。谁知,通情达理、崇尚文化的父亲,非但没有责怪我,而是利用了他仅有的一点人脉,几经周折,将我转到县立中学补习。殊不知,在汉阴中学补习期间,有一段让我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真实故事,那是一个冬天的晚上,父亲到教育局开会之便,给我带了双毛皮鞋(看得出此鞋只穿了一两天,可能是父亲考虑儿子上学冷的原故吧,就送给了我,那个年代,农村学生是很少有穿皮鞋的),回到宿舍试穿时怎么也穿不进,原来这鞋里一只放着一砣用旧书纸包着的腊瘦肉,另一只放着用藕叶包着的苕麻糖……此时的我,才真正体味到为人父母的真爱,那一刻眼中的泪水终于没有包住……直到今天,每当我回想起那一幕,我总要在心里感谢父亲一万次!

  ——父亲是个有责任感的人

  母亲从小就没了奶娘,后经好心人介绍,到我们曾家当童养媳。父母的婚姻,迄今算得上是钻石婚了!恩恩爱爱走过了六十年的风雨历程。父亲对母亲很敬重,也全心全意尽到了丈夫的职责。其实,母亲来我们家做童养媳期间,还是父亲和婆婆送母亲去漩涡中学读满初中是父亲给了母亲读书学文化的机会!后来,母亲也跟随着父亲当了多年的民办教师。现如今,父亲对母亲更是百般依顺,每月工资交由母亲打理,大小事同母亲商量,尊重母亲的意见。退休后,父亲还经常带母亲去医院,量血压、查血糖,买补品,还时不时带母亲到老年时装店,挑选衣裤。让母亲活得舒畅,正是父亲的尽职尽责,母亲身体才一直很好。

  ——父亲是个有良知和党性的人

  时下,不少人“退休了,也就自然地退党了”。也有少数人将组织关系转到县城社区,而成了名符其实的“口袋党员”,只图少缴几百元党费一些老人也劝父亲照着做!父亲的态度是:坚决反对,“共产党那么好,我们退休了,每月工资几千块,这点党费算个啥如果我们能活到百十岁,国家还要养活我们几十年。做人要讲良心”我知道这事后打心底敬佩父亲,更重要的是父亲这番话,给了我这个机关党务工作人员很多启示。

  难怪:今年“七一前夕”,教育局领导给我父亲送了一枚“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父亲是个童心永存的人

  年迈的父亲客观的讲确是老了,但在我心中父亲还很年轻。首先,父亲心态好父母同弟弟生活在一起,平日里,也没啥活干,只是招呼下侄子的学业,老人与年轻人难免有些不太和谐的眼神与语言,父亲总是一笑了之,泰然相处,从没有过争辩之意,总像个老玩童,与在场的侄子风趣幽默道:“不聋不哑,不配当家,不听儿女话,不配当老爸”化干戈为玉帛。其次,父亲重养生。父母每天按时早起,总要绕城转几圈,活动筋骨,吸收新鲜空气,父亲热爱生活追求时尚。午饭后,乘着风和日丽约几个老人手到广场树荫下,纸牌摊上玩起“三门老”、数落“八十四”,轻松愉快一中午。愉快的心情对于城里的一些老年活动父亲与母亲总要“实地采风”,大获全胜满载而归的父母,总要在儿孙面前饱含激情、绘声绘色地娓娓道来,让大家同乐让我们长见识,最后就是,父亲的长寿饮食“嗜好”——轮到晚饭,父亲一边品着母亲一日三餐的几个家常菜,一边呷着醇香的美酒,惬意逍遥。不要喝多了酒伤身体,面对儿女的好心相劝,父亲总是悠栽乐栽讽趣道:“人生有几行,早起逛一逛,中午亮一亮,晚饭几咣铛,舒畅寿更长”

  父亲,您真是一本饱含哲理的教科书,让我品读不尽,受益终身!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