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早晨,在陕西安康汉阴县蒲溪镇公星村的汉阴县益康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大棚里,负责人况长林正在察看香菇长势。

“我们的县级专家工作站于2015年10月成立,在食用菌栽培、食品加工、富硒产品研发与质量控制等领域,为我们提供了有效帮助。”况长林说。

近年来,汉阴县着力构建多层次人才工作体系,依托“优才卡”暖心留才,以“人才链”激活“产业链”,通过“三张清单”精准引才,形成了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良性发展格局。

以“优才卡”留住人才

“没想到县里发的‘优才卡’这么有用处,今年秋季开学时,我为孩子到县城学校办理入学时,学校很快就办好报名登记了。”10月29日,汉阴佳佳乐陶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易延良说。

近年来,汉阴县推行“优才卡”礼遇人才机制,涵盖教育、医疗等6大类公共服务领域和20项具体政策。县委人才办细化制定配套服务手册,优化每项服务工作流程,由教体、卫健等单位承接服务事项办理,明确专人负责答疑解惑、跟踪服务、衔接协调,为持卡者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

目前,全县首批“优才卡”已认定发放35人,且在县域内长期有效,符合条件的人每年可申报认定一批,同时每年对持卡人享受政策情况进行跟踪回访,全面掌握承接部门对“政策红利”落实情况,有效提升了人才的荣誉感、获得感、幸福感,营造了良好的人才生态。

汉阴县围绕教育、医疗等6大类人才关切,制定“优才卡”服务手册,今年首批认定35名各领域人才享有“优才卡”服务保障。修订完善引才政策和人才资金使用办法,重点支持企业引才留才,构建起“引育用留”全链条政策体系,不断激发企业和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以“人才链”激活“产业链”

陕西一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秋公司)的县级专家工作站于2023年6月成立,已引进专家3人,技术团队9人,从事蚕桑新食品的培育推广。目前已研发出富硒桑叶面、油炸桑叶两种食品,授权企业4项专利。

一秋公司与专家团队通过技术和工艺优化,有效保留了桑叶营养成分,提升了桑叶食品外壳酥脆度,有效保留了桑叶活性成分,降糖、抗氧化功效显著。为了让脆桑叶与桑叶薄饼既保留营养,又实现外壳酥脆、低吸油率等目标,专家团队综合运用工艺技术,为桑叶产品的多元化开发提供了技术参考。

“我们配合一秋公司成功研制生产桑叶面、魔芋面、葛根面等系列功能面产品,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已完成200万元,预计全年收入700万元。”专家工作站首席专家苏超说。

汉阴县制定《汉阴县重点产业链科技创新团队管理办法(试行)》,围绕新材料、富硒食品等5大产业链,建成创新团队和县级专家工作站。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原则,成立县级人才服务专班,建立“一企一策”人才服务事项清单,采取“链长+专班+部门”服务联盟方式推进落实。

以“三张清单”推进产业项目

10月29日,在蒲溪镇小街工业园区陕西硒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硒汉公司)生产车间,负责人吴子鑫正在察看设备运行情况。

“我们企业的县级专家工作站成立于2014年,专家团队帮我们破解了不少技术难题。”吴子鑫说。

以前,硒汉公司的豆腐干保质期约为3个月,在专家团队指导下,保质期已达到10个月。新研发的拉斯蛋白豆干经获得市场认可,带动了全县3个镇10余个村发展大豆种植。与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原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深度协作,通过改良富硒土壤,优化豆类食品深加工技术,研发了QQ豆干、手撕素肉豆干等新产品。

“目前我们企业年销售收入达1660万元,上缴税金40万元,生产的豆干、红薯粉条深受消费者青睐,产品供不应求。”企业负责人吴子鑫说。

汉阴县建立企业、产业、项目引才聚智“三张清单”107个,对接高校8名专家驻8家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安康学院12名博士持续服务县域12家重点企业,累计建设市县级专家工作站26个。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推进生态渔业科技小院建设,建成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汉阴工作站3个,先后组建省市级研发平台、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平台18家,一个个科技创新平台已成为支撑产业发展的“最强大脑”。

编辑:曾萌萌

编审:黄琪雅 黄智发

终审:钟明明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