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特殊困难老年人养老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县民政局始终把“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贯穿始终,凝心聚力在“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上下功夫,着力解决这一群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创新养护方式,提升供养水平。先后投入1500余万元通过护理设施改造在县中心敬老院、蒲双区域敬老院、龙双区域敬老院和洞河区域敬老院建立特困供养人员养护中心4所,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运营机构为养护中心按失能、半失能人员1∶3的比例培训配备护理人员,在养护中心建立医务室、理疗室、康复室,由运营机构负责提供基础护理、医疗健康及保健等服务,让失能与半失能特困供养人员享受到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双重保障”。
强化特困供养,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在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供养标准不降低、公益性质和养老用途不改变的前提下,经过资格条件审查、实地考察考评,将全县11所农村敬老院购买社会化服务,引进既有养老资格又有医护资质的社会企业承担运营。县级民政部门负责监管,对运营方管理服务情况进行考核检查,并出台考核办法和奖惩办法,实现了养老服务机构转型升级。
深化居家养老,提升“幸福”指数。全县建成投用城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9所,易地搬迁社区养老服务站6所,设置床位120张。县级民政部门指导日间照料中心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为高龄、失能老人提供简单的生活照料服务。今年将城关镇西街社区、新城社区、平梁镇集镇社区作为购买社会化服务试点,通过引进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养老服务事业,推进养老机构提档升级,实现运营的专业化、标准化。
探索互助养老,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为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民政部门争取福彩公益金624万元、村级自筹936万元,按照“改扩建为主,新建为辅”的原则,大力支持和协助项目村整合撤并闲置的校舍、村部等设施资源进行改造利用,建成运营农村互助幸福院78所(其中10所为市级示范点)。走深做实服务好群众“最后一公里”,对建设标准完善、运行管理好的互助幸福院,在市级奖补的基础上,按照1—3万元的标准予以奖励补助,不断提升了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