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带动脱贫人口及低收入人口就业增收,汉阴县积极谋划以工代赈项目,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提升村容村貌。

新年伊始,汉阴县蒲溪镇先锋村以工代赈示范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挡墙砌体作业区,工人们正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将一块块砖石垒砌成坚固的挡墙,确保工程质量。而在另一侧的基础开挖区域,挖掘机正在高效作业,为后续的道路硬化和水利设施建设打下坚实基础。该项目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项目建成后也将极大改善村内交通条件,美化村容村貌,为村民生产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许多村民积极参与工程建设,既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又通过劳动获得了可观的收入。

汉阴县蒲溪镇先锋村村民 李忠业:

【从去年8月25日开工以来,我一直在这里做小工。我年龄大了,在外面也找不到其他的活干,在本地每天能挣到150块钱,我也就满意了。】

蒲溪镇综合与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 邝吉峰:

【先锋村以工代赈项目,是从先锋村3组至5组修建的村主干道,全长1.71km,可带动先锋村周边群众160余人务工增收,人均增收1.1万元,该项目于今年4月底达到交付条件。】

在汉阴县观音河镇,说到以工代赈项目,村民们无不交口称赞。为解决每年夏季强降雨给当地群众生活和猕猴桃产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观音河镇实施重点工程配套以工代赈示范项目,新建渠道9千米,河堤2.2千米,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2平方公里。

汉阴县观音河镇纪委书记 吴菊花:

【项目总投资650万元,项目建设期间170多名农户通过就近就业发放劳务报酬210万元,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观音河镇把以工代赈项目实施与助力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有机结合,鼓励当地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并组织务工技能培训,在获得劳务报酬、学习一技之长的同时,也为群众走向更加美好生活注入了强心剂。

观音河镇水田村村民 陈昌立:

【我干了四个多月,挣了两万多块钱。河堤、水坝和水渠都修建好了,下雨天也不怕大水冲进田里了,步道也修好了,早晚可以在这个步道上逛一下。】

近年来,汉阴县按照“务工是手段,赈济是目的”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增强群众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把以工代赈项目实施与助力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有机结合,推行“以工代赈 国企带镇村”模式,该经验做法在全国以工代赈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被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新时期以工代赈工作指引》。

汉阴县发展和改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运宝:

【一是以国有企业为平台,破解统筹弱、协作低、机制缺问题;二是以规范实施为基本,破解范围小、成本高、监管弱问题;三是以利益联结为核心,破解动力弱、效益低、不持续问题。】

编辑:曾萌萌

编审:黄琪雅 文婷

终审:方亮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