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水文化成就汉阴之名。凤堰梯田是汉阴水文化的典型代表,“水利+旅游”是汉阴弘扬水文化的基本路径。
一是规划引领凝聚水文化合力。以顶层设计为牵引,系统谋划水文化建设。制定出台《汉阴县水利局关于推进水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由局主要领导挂帅,组建工作机构,强化组织领导。每年制定《汉阴县水利局宣传文化信息工作要点》,统筹部署,积极筹备编制《陕西凤堰梯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利用规划》,全县水利系统自上而下齐抓共管,形成了“万紫千红春满园”的生动局面。以人才支撑为保障,培育锤炼骨干队伍。建立了文化宣传队伍,多名水文化骨干聚是一团火、散则满天星,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是全省各地水文化建设的实力担当。
二是传承保护彰显中华治水魅力。持续擦亮经典名片,彰显治水智慧。2024年9月,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再添新成员,汉阴凤堰梯田名列其中,成为安康市唯一一个“世界级金牌称号”。2024年10月,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研讨会在赣州召开并发布了《赣州宣言》,汉阴凤堰梯田管理经验在会上作交流发言,第一次在世界的舞台上宣传了汉阴。持续挖掘水利遗产价值,彰显水韵悠长。
三是在挖掘历史中体现水文化独特魅力。水文化工作成效显著,走在省市前列,参加了全省水文化大赛、《治水兴陕铸丰碑》编撰、《陕西省-河流志-汉江志》《汉阴党史-水利史》、陕西省“达人说水”创作大赛,均取得了良好成绩。探索数智赋能水利遗产管理保护与利用,传统为根,价值为魂,组织开展“文兴汉江、水韵悠长”深度挖掘汉阴水文化活动,全方位展现汉江、月河流域的不绝文脉与辉光日新。
四是展示交流中发挥水文化价值。古今交融,物质载体塑造稳扎稳打,成果丰硕。接续打造水文化宣传展示体系,先后推出洞河水利枢纽工程展示馆、河湖长制展示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博物馆、双河口淘金文化展示馆等一批精品展馆,让现代水利和传统景致相结合的画卷跃然如见。书墨飘香,传统阵地建设走深走实,成效斐然。汉阴“五赛一节”走红出圈,亮点纷呈。中央电视一台、新闻联播、新华社、外交部等多家媒体单位对凤堰梯田进行了报道。
凤堰梯田申遗的成功,对于汉阴、安康的发展,提升陕西乃至中国水文化底蕴、继承弘扬古代水利建设智慧和先进文化、建设美丽中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汉阴将活化利用遗产,让灌溉工程遗产在传承保护中利用和开发,兴水富民,助力乡村振兴,建设锦绣汉阴。
编辑:曾萌萌
编审:黄琪雅 文婷
终审:方亮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