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实践表明,“千万工程”不仅仅是环境和硬件革命,还是一项重塑乡风文明的文化工程。从挖掘乡村文化,到传承乡风文明,“千万工程”下的汉阴,正持续为美丽乡村注入了美丽灵魂,引导广大群众摒弃陈规陋习,涵养文明乡风,实现从“环境美”到“心灵美”的“身有所栖、心有所寄”。

走进城关镇三元村的“道德积分超市”,牙膏、卫生纸、洗发水、毛巾、衣架等生活用品琳琅满目,村民蒋世华正在兑换生活用品。记者翻开积分兑换记录本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群众兑换货品的记录。


城关镇三元村村民 蒋世华:我们房前屋后打扫卫生,还有平时参加村上的公益活动得来的道德积分,这个道德积分可以拿到村上平安道德积分超市兑换一些生活用品,也不要钱,用道德积分可以抵扣,感觉非常方便。

三元村村民手上都有一张“道德积分卡”,村上以大家在“遵纪守法、志愿服务、孝老敬亲、移风易俗、生态环保、见义勇为、助人为乐、邻里和谐”等方面的行为表现,按照“道德可积分、文明可加分、善举可得分”的标准进行量化赋分。村民可以定期凭道德积分卡到村上的“道德积分超市”兑换各种生活用品,让文明有了价值,让善举有了回报,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对村上的产业发展、公益事业、美丽乡村建设、环境卫生整治等方面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汉阴县城关镇三元村党支部书记 陈忠秋:我们以“千万工程”示范村创建为抓手,大力推进新民风建设,以平安道德积分超市为载体,引导鼓励广大群众做好人好事,挣道德积分。截至目前,已累计兑现积分5万余分,参与群众1000余人次,同步建立红黑榜,每季度开展评选表彰,村民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村上的文明风气也越来越浓厚。

移风易俗是汉阴县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的“重头戏”。在平梁镇兴隆佳苑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社区工作人员正在向群众倡议抵制高价彩礼、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同时向大家讲解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并同居民签订《平梁镇兴隆佳苑社区新民风喜事新办白事简办承诺书》。

平梁镇兴隆佳苑社区居民 刘作唐:之前一场喜事要花几万块钱,要坐十几二十席,自从倡导新民风以来,现在一场喜事只花几千块钱,只坐几席,就在社区食堂办,也非常方便,遇事简办,人情世故也少了,送礼等各方面也都少了。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社区还经常举办“好媳妇”“好婆婆”积分表彰、花鼓戏表演等活动,进一步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社区还结合《平梁镇兴隆佳苑社区公约》的修订完善,充实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风俗,通过大会宣传、集体学习等方式,激发群众践行移风易俗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平梁镇兴隆佳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 蔡清:我们通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社区环境越来越好了,产业兴旺了,特别是在新民风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每季度都表彰模范标兵,比如“好婆婆”“好媳妇”“卫生标兵”等。通过表彰树立榜样,社区的居民群众融合程度越来越高了,邻里之间纠纷矛盾越来越少了,使我们社区各项工作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千万工程”为抓手,鼓励带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多措并举推进人居环境、绿色产业、乡风文明、社区治理等各项工作,让广大居民群众在共建共融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乡风文明建设只是汉阴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汉阴县用好“千万工程”这支时代“画笔”,绘就“农村环境宜居宜业”本色、“农业发展高质高效”成色,县内农家乐、乡村民宿等文旅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涌现了一批休闲农业、文旅、文创等乡村新业态。接下来,汉阴县将继续一笔一画地勾勒出乡村振兴的大美画卷。


编辑:倪健

编审:黄琪雅 文婷

终审:邹菲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