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汉阴县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以抓组织建设、产业就业、公共服务为支撑,助推搬迁群众安居乐业,奋力写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
抓组织建设,增强战斗力
“铁佛寺镇集镇社区采取的是‘社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三级治理体系。”说起基层组织建设,社区党支部书记郑安元如数家珍。
为了更好实现社区居民自治,铁佛寺镇集镇社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组织,将党建和社区治理、居民自治、社区服务关联在一起,探索出一条社区高效治理的新路径。
队伍壮起来,堡垒强起来。汉阴县在全县20个集中搬迁安置区成立搬迁社区党支部7个、党小组8个,全覆盖建立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组织,通过招聘和选任等方式配强32名社区“两委”成员,培养后备力量38名,搬迁社区干部力量得到有效加强。
抓产业就业,增强内生力
在平梁镇兴隆佳苑蚕桑专业合作社的小蚕共育室里,如芝麻般大小的幼蚕密密麻麻在蚕扁里,搬迁户胡勇正在忙着给小蚕喂食切碎的新鲜桑叶。
据合作社理事长蔡清介绍:“平梁镇兴隆佳苑搬迁安置区产业园已建成高标准桑园1500亩,目前已全部达到丰产期,在养蚕季可带动500余名搬迁群众在产业园务工,年人均增收2800余元。”
近年来,汉阴县以茶叶、蚕桑、猕猴桃、设施蔬菜等产业为重点,在全县易地搬迁安置区配套建成标准化产业园14个,实现了易地搬迁安置区产业建园全覆盖。以划地到户、分工分业、委托代管、返租倒包、务工取酬等多种方式建立合作社与搬迁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有产业发展意愿的搬迁户有产业可做、有工可务、有钱可赚。
走进汉阳镇天池搬迁安置区尚锦途拖鞋生产车间,机器声此起彼伏,工人们在操作台前正在压塑、裁剪、打包,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
“因为家里有几个小孩要上学,出去打不了工,我在社区工厂上班,一个月工资有三千多到四千左右,对我来说已经很知足了。”谈及搬迁后的生活,搬迁户方兰跃喜上眉梢。
后续扶持最关键的就是稳定就业,汉阴县坚持把稳就业作为重中之重,依托县镇村三级就业平台,紧扣就业需求和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帮扶行动,今年以来,共在易地搬迁社区开展招聘会11场次,发布招聘信息32条,提供就业岗位3万余个,就业培训320人,就近就业3200余人,实现有劳动能力搬迁户1户至少1人就业。
抓公共服务,增强向心力
走进城关镇中坝搬迁安置区,围满篱笆的“幸福小菜园”里种着当季盛行的蔬菜。“我们社区也有小菜园,我申请了一块,吃菜也方便了,和之前在老家一样,一年也节省了不少钱。”说起小菜园建设,搬迁户连荣琴喜笑颜开。
为切实满足搬迁群众在迁入地的基本生活需求,汉阴县以搬迁群众身边操心事、关心事为切入口,通盘考虑全县搬迁安置区现状、布局和发展需求,率先在大中型搬迁安置区兴建“六小暖心工程”(小超市、小库房、小课桌、小课堂、小厅堂、小菜园)10处,出台《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安置房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物业服务管理办法》等政策,不断优化安置区“硬环境”和“软环境”,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
涧池镇紫云南郡社区成立于2019年,共安置易地搬迁群众734户2867人,其中6岁以下儿童及60岁以上老人约占23%,外出务工人员1056人。
为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提高老年人和儿童的生活品质,汉阴县在14个搬迁安置区配套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儿童托管中心,定期举办培训和集体活动,极大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幼有所育、老有所依。
“有这么多人陪伴,太好了!”66岁的老人隆忠国对现在的生活十分满意。
除此之外,汉阴县紧盯搬迁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好权益保障和权利维护两个关键点,按照“一站式”服务标准,在全县所有搬迁社区组建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党群服务、创业就业、医保服务、民政文化等窗口,推行户籍管理“居住薄”制度,保障搬迁群众在迁入地的基本权益,破解了群众办事“两头跑”难题。
踏浪前行风正劲,奋楫扬帆启新程。一张张灿烂的笑脸,真真切切地展现着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汉阴县将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奋力谱写搬迁群众幸福生活新篇章!
编辑:曾萌萌
编审:余涛 黄琪雅
终审:钟明明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