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伟大创造,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纪元。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7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成为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其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于党领导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意义重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坚定制度自信、发挥制度优势、聚焦主责主业,推动人大工作向中心聚焦、往创新拓展、为大局出力,全面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在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求上持续用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紧扣经济健康平稳运行,充分利用好各级代表家站和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汉阴基层立法联系点平台,广纳民意、认真建言,同党委、政府齐心协力做好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二是从全局着眼,加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各级人大代表、人大工作人员对经济方面法律、法规的掌握和学习,以“人大之智”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时,用好用活常委会专家智库,延伸拓展人大监督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审议、决定更加符合高质量发展需要。三是把助力高质量发展作为人大工作的“重点”和议事“主题”。去年,陕西省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全面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三个年”活动,立足资源禀赋,以链式发展为牵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汉阴县人大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紧扣省委推进“三个年”活动,创新把人大代表联络站建在产业链上,助力新材料产业成为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位产业。今年,县人大常委会围绕深化“三个年”活动,迭代升级新材料产业链人大代表联络站,创新“党建+代表联络站+产业链”模式,与县委组织部门组建成立新材料产业链党委,推动“党建链+代表链+产业链”三链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党建引领、双向赋能、提质增效的新路子。

围绕落实治理新要求,助推社会治理创新。党的二十大站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对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作出新的部署。地方各级人大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民意机关,要在参与、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是培育社会法治环境,推动科学立法促善治。去年,安康市人大突出“小切口”“小快灵”立法思维,始终把提高立法质效放在首位,突出安康地方特色,立人民拥护之法,立务实管用之法,已出台的《安康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三部法规不仅填补了我市相关行业立法空白,更是实现了以法治之力助推法治安康建设发展。县人大常委会也积极推进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汉阴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及时组建专业立法咨询团队,在全县153个村(社区)代表联络站建立立法信息采集点,实行“站点融合、资源共享”,不断畅通社情民意表达和反映渠道。二是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依托“321”基层治理模式,利用代表家站,发挥代表小组作用,引导县域内各级人大代表网格化联系选民,直接联系服务群众,让人大代表成为基层治理的参与者、服务者、贡献者,真正做到联系在一线、服务在经常,让基层社会治理中更多地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看到人民参与的身影。三是优化社会治理效能,保障代表履职高质效。围绕基层治理,积极拓展代表工作内涵。邀请代表参与常委会视察、立法调研、专题调研、执法检查、工作评议等重要履职活动,充分发挥代表专业优势,推动群众关心关注的一系列基层治理急难愁盼问题落地落实。

围绕回应人民新期待,着力建强“四个机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根本目的。人大是人民的人大,基层人大要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要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充分了解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当好群众的代言人,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有效发挥代表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积极作用。二是要监督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办好民生实事,健全完善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三是要聚焦“四个机关”建设,践行“四下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民情、掌握民意、集中民智,为党委科学决策提供合理建议,为政府抓好落实提供有力支持,为人民解决问题提供真知灼见,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好评度。



编辑:倪健

编审:黄琪雅 余涛

终审:钟明明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