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强调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并着重对“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作出部署要求。

连日来,出席今年全国两会的陕西代表委员,结合陕西实际,立足自身工作,对此展开热议。

壮大乡村富民产业

来自乡村振兴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铜川市耀州区锦阳路街道水峪村党总支书记杨春平,对推动城乡融合深有感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杨春平说,“这是我们认识乡村振兴新形势的依据,更是我们做好乡村全面振兴的动力所在。”

杨春平所在的水峪村是有名的“苹果村”。村两委班子坚持把苹果作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一抓30多年不放松,苹果品质不断提升,销售市场越做越大,品牌也越来越响亮。“红苹果”早已成为全村群众实现小康的“金苹果”。与此同时,村里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精神文明建设等全面推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

如何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结合发展实际,杨春平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我们保持脱贫攻坚时期形成的好机制、好做法、好作风,通过细化政策、明晰权责、夯实任务、主动作为,一以贯之把“一号文件”政策落实好,把“五个振兴”的要求落实好,把“沉重的短板”补起来,把现代化建设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完成好。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培养用好乡村人才。杨春平说,面对城乡一体化加速发展,迫切需要有效提升农业经营效益,统筹解决农村居民医疗、养老、教育“三大问题”,真正解决农民后顾之忧,把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体融合。

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城镇化还有很大发展提升空间。要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朱晓丽表示,“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个重要抓手,要坚定不移抓下去。建议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补助水平。”

朱晓丽长期参与高标准农田相关专业调查研究。她介绍,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亿亩,实现亩均增产10%至20%,亩均节本增效500多元,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明显改善。她表示,高标准农田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好效果,但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对此,朱晓丽建议建立“回头看”机制,对初期建设不足的部分,实施“先建后补”,及时对不达标的工程进行改造提升。同时,健全建后管护机制,确保高标准农田持续发挥效益。

“高标准农田建设并非一劳永逸,建后管护与建设本身同样重要。”她提出,只有不断做好运营投入和长期管护,包括设施维修、地力监测和养分补充等,才能够保障粮食持续稳定增产。应尽快落实建后管护资金和农技人员的责任,市县区设立各级田长制,合理配置农业技术人员,压实管护责任。

围绕确保高标准农田持续稳定增产,她建议,在不同区域开展秸秆还田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影响研究,建立国有化的大型现代化农场试点项目,为现实发展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

提供更高品质生活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新型城镇化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提高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生活。

健康是幸福之源、强国之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离不开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陕西省委副主委崔亚丽认为,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保障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这项工作自2016年全面推行以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当前仍面临全科医生数量不足、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如何破解?“近年来,我国民营医疗机构发展迅速,鼓励民营医疗机构的专业人员参与,将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今年全国两会,我带来了相关提案。”崔亚丽说。

崔亚丽建议,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并设立专项资金,提升基层民营医疗机构能力水平,支持基层民营医疗机构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联动卫生管理部门和公立医院,持续对民营诊所可参与家庭医生协作团队的多岗位成员进行培训、指导、考核,建立上下级医疗专家协作渠道,更新签约和履约工作流程和职责,有效平衡和利用公共卫生经费。以服务覆盖度、服务质量、成本效益、群众满意度为考核指标,采用标准化移动家庭医生操作系统,实现服务数据真实、服务标准统一、服务过程质量可控。

随着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普及,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建设标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对此,崔亚丽建议,在城乡社区打造“社区医疗+社区康养+社区文化”三位一体的“幸福家园”,提供智慧全科家庭医生服务模式,通过“全科管人、专科管病、上下协同”的网格化区域医疗解决方案,让家庭医生贴心守护更多群众。


编辑:李西明

编审:余涛 黄琪雅

终审:邹菲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