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早晨,汉阴县中医医院名中医工作室门口,围满了病人,王医生刚打开诊室门,还没坐定,走进来一位右手撑着腰,弓着背的小伙子。“王医生,赶紧帮我治哈”,小伙子焦急地说道。

“你这是咋了?”王医生一边问,一边打量着小伙子,见他眉头紧皱,脸上肌肉拧巴着,一只手撑着腰,缓慢地撅着屁股往板凳上坐,王医生立马锁定了他的问题在腰部。

还没等王医生继续问,小伙子就开口了:“前天到山上打竹笋,用力过猛,闪了腰,当时就直不起腰了,还是隔壁大爷把我搀回家的,唉,起个身,坐着躺着都疼,我就近在村里的卫生室买了膏药贴,拔了火罐,还是不顶事儿,听村里大婶说她的腰疼病在您这治好的,我就寻来了。”

王医生听了小伙子的陈述,初步断定他是急性腰扭伤。

于是对小伙子说:“趴在后面的检查床上”。

小伙子扛着腰,慢慢移动到屏风后的床边,缓慢地把上半身趴在床上,腿往床上搁的时候,显得很费力,王医生赶紧抬起他的双腿,帮助他平躺在床上,这时只听小伙子一个劲地喊:“哎哟哎哟,疼,轻点。”

“哪疼?”王医生嘴上关切地问道,手里也没闲着,不停地摸压着小伙子的腰间寻找痛点, “是这里疼吗?”小伙子没有回答,只是“哎哟哟”叫得更大声了。

王医生确定了疼痛位置后,说道:我给你用一套“七步正骨理筋手法”按摩治疗,看能不能帮你缓解疼痛。

这第一步我要给你用“正骨理筋旋滚掌”先疏通经脉,小伙子躺在检查床上低声地答道:“可以”,“然后用正骨理筋佛掌压给你推筋活络”,王医生对小伙子说。

王医生提掌运气用双手的大鱼际及掌根紧压在小伙子的腰部,开始左右分推、按压、击打。两分钟后,王医生问:“有感觉吗?”小伙子答道:“后背有热的感觉”。那我开始第三步正骨理筋一阳指了。

只见王医生深吸一口丹田气,虚握手掌,竖起大拇指在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环跳、承扶等穴位,来回点压。“有感觉吗?”王医生一边按一边问。小伙子回道:“有,麻麻的,我出汗了,”小伙子答道。其实这一步手法是最关键也是最费体力的一步,而这也得益于王医生每天练着太极拳,因此这一通按压下来,王医生依旧气定神闲。按压了大约8分钟。小伙子回过神来,下了床,扭了扭腰,弓了弓背,蹲下坐了坐,确定没问题后,露出舒展的面容。“咦,王医生你这是啥招式?很管事嘛。”王医生笑笑说,这是中医的“王氏正骨法”。

原来他们口中说的王医生是汉阴县中医医院治未病科的王仁群主任医师,他曾获安康市名中医,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第六届骨伤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康市第二届中医/中西医结合骨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康市中医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称号,也是陕西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骨伤科疾病临床实践和中医治未病研究近40年,擅长中医骨伤科疾病的诊治,是“安康王氏正骨手法”发明人,自学研究五运六气学说,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临床经验丰富。与市中医院共同研发的消肿止痛膏联合跗骨切口治疗跟骨骨折获省级科研成果奖。

1986年7月,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宝鸡市中医学校,分配到了汉阴县人民医院中医门诊部从事医疗工作。1990年4月—1991年4月又申请到陕西省第二届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和在西安红十字会医院学习,这是他人生转折点。学习中,不论是病案讨论或是教授、主任医师查房,他都认真做好记录。为了能随时准备参加诊治病人或骨科手术,他24小时扎在科室,吃住都在医院。1999年8月江苏青年志愿者来帮扶汉阴县中医院,他有幸跟随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骨科博士陈广祥主任医师和其他骨科老师学习近3年,2002年3月—2003年2月他又赴江苏省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进修,得到了全国知名骨科专家和教授的带教和教导。回到家乡后独立在全市率先开展双侧全髋置换术并获得成功;还开展了髋关节外伤性脱位切开复位、髋臼后缘加盖术,以及脊柱、四肢等部位的较高难度手术,为医院骨伤科的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作出了贡献。

他不但在医术上要求精益求精,而且秉着“先做人、后做事”为格言,忠诚党的领导,廉洁行医,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无论春夏秋冬、冰霜雪雨,他都主动参加到农村免费义诊活动中,38年他踏遍了汉阴县的山山水水,村镇乡组,免费义诊500余次,服务百姓数万例。为了解决残疾人就医行动不便,他主动参加助残活动上门为群众办理和更换残疾证,服务患者2000多例,他对群众热情谦和,对患者耐心细致,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任和称赞,也因此被评为2023年汉阴“最美助残人”。

王仁群主任医师,他默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奋斗了38年,他的人生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以医者之仁心、仁术为群众的健康做奉献。

编辑:倪健

编审:黄琪雅 余涛

终审:钟明明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