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于2021年入选全省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县,我们倍受鼓舞,主动作为,加压奋进,聚焦数字农业和数字治理,强化数字赋能,建设数字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相继荣获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国家秦岭猕猴桃产业集群县、全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县、中国民生决策创新典型奖、全国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县、数字治理全国50例6项“国字号”荣誉,分别被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陕西日报等中省主流媒体聚焦推广。
健全机制强投入,协同发力系统推进。坚持高位推动、强化保障,确保数字乡村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一是强化部署推进。成立数字乡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7方面20项重点任务,选定1个县级示范镇、11个示范村、17个示范基地,印发方案,清单管理、定期调度、跟踪督办,形成协调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资金投入。将全县信息化项目统筹纳入数字乡村建设,建立18个示范性项目清单,整合中省帮扶、巩固衔接等信息化项目资金,以财政奖补撬动社会资本进入,县财政累计投入1429万元。三是强化人才保障。在杨凌农林科技大学举办数字乡村高级研修班,邀请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张鸿教授来汉就数字经济作专题辅导,并进行2次调研指导,开展“巾帼直播”等乡村电商培训班3期,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建立电商研究基地,下沉指导300余人,实现“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有机结合,为数字乡村建设育人才、增后劲。
完善网络强支撑,建好信息基础设施。坚持以建带用、以用促建,持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为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构筑有力支撑。一是升级无线网络。推进“满格信号”工程,全县建成各类基站1316个,其中4G以上基站超过70%,159个村(社)和所有20户以上集中安置点实现4G网络信号全覆盖,县城、川道和山区各镇重点部位实现5G信号覆盖。二是扩大有线覆盖。实施千兆入村、百兆入户行动,加大偏远镇村光纤接入,铺设光缆9200余千米,141个行政村全部通达光纤,农村固定宽带接入97678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94%以上。三是优化便民网络。推进县农业农村综合服务大数据平台和县级仓储物流中心建设,深化镇村两级电商服务站、供销合作社、益农信息社、邮政代办点等站点融合建设,完善县、镇、村三级信息流通服务网络,镇级站点覆盖率100%,村级业务覆盖率90%以上,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
数实融合兴产业,增强产业发展质效。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速数字信息要素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打造产业兴旺的强引擎。一是壮大特色产业。以建设安康国家农业科技产业园区汉阴核心区为牵引,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推进“数字菜园”“数字茶园”“数字果园”“数字渔业”建设,特别是围绕猕猴桃全产业链数字化,建成猕猴桃大数据服务中心1个、猕猴桃数字果园7个,荣获国家秦岭猕猴桃产业集群县,成功举办中国·汉阴富硒猕猴桃品鉴会系列活动,“汉阴猕猴桃·富硒好味道”美名远扬。二是做强电子商务。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创建为契机,扶持电商主体450余家,成立数字经济电子商务公司,培育“人文汉阴”“笨笨七”等农产品电商品牌,催热电商经济、直播带货,2022年网络交易额达到6.8亿元,位居全市第二,成功入选全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县。三是培育新兴业态。加快第三产业数字化创新,培育发展体验消费新模式,建设农旅融合景点3个。依托“三沈”文化优势,以创建“中国书法之乡”为抓手,数字赋能文化产业发展,培育“笔耕智库”“淇淇”等“互联网+书画”新型市场主体23家,培育年销售额过1000万元的文化企业9家,实现文化产业数字化,提升了锦绣汉阴美誉度和影响力。
优化供给强服务,提升便民惠民能力。坚持普及普惠、协调发展,以信息化手段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下沉,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夯实共同富裕坚实根基。一是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化。聚焦水、电、气、路等基础性行业,统筹推进数字化改造升级,破解重建轻管、使用效益不高问题。创新“智慧水务”管理,以市场化管理、科学化提质、智慧化运维、系统化驱动“四化联动”为抓手,搭建“智慧水务”监控、管网、缴费三大平台,全县自来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率从“十二五”末的65%提升到95%,荣获中国民生决策创新典型奖。二是城市治理智慧化。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平台,覆盖城区18.48平方公里,完成市容环境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园林绿化设施等22391项城市部件的普查上图,扩展智慧工地、智慧路灯、智慧井盖、视频监控、车辆GPS管理等子模块搭建,实现了城市部件集成展示,违法事件全面监测预警,环卫工作实时监控,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群众满意率从65%提升到98%以上。三是政务服务数字化。以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化县创建为抓手,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序推进“一业一证”“证照联办”,不断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让数据信息多跑路,企业百姓少跑腿。先后推出1480项“最多跑一次”事项、1117项“零跑路”事项、38项“一件事一次办”集成审批改革服务事项和20项“跨省通办”事项,“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95.31%,平均办事时限压缩75.6%,营商环境监测位居陕西省优秀行列。2022年全县新增各类市场主体5652户,同比增长29.31%,增长率位居全市第一。四是公共服务均等化。围绕公共服务均衡普惠,深化“1522”紧密型医共体改革,建成三级远程医疗服务网络,远程医疗镇级医疗机构覆盖率达到100%,开展远程会诊50886例,县域内就诊率达95%以上,汉阴县成功入选全国医共体建设试点,“1522”县域医共体模式入选2022年国家医改典型案例汇编。构建紧密型教育共同体,推进数字校园建设,50所乡村中小学建成多媒体交互系统,“三个课堂”实现县域覆盖。推行文化服务一网通享,建成数字图书馆、24小时智慧书吧、文化馆、体育场等公共数字文体设施4个。五是乡村治理智能化。依托“321”基层治理模式,丰富“321”大数据库,组建汉阴社会治理智能科技公司,研发“321”基层治理信息系统、防返贫监测系统和疫情防控信息系统,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321”信息系统荣获“数字陕西建设优秀成果奖”,《建立“321”系统 保障数字化治理》入选中央网信办《网信工作创新实践50例》。
下一步,汉阴县将踔厉奋发、务实进取、创新实践,为全省数字乡村试点工作探索更多“汉阴模式”“汉阴经验”,奋力谱写锦绣汉阴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编辑:李西明
编审:余涛 文婷
终审:邹菲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