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汉阴县凤台小学结合“双减”工作,利用课后服务时间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科普活动,向学生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环境建设 架构科普空间
凤台小学在扎实做好“双减”工作的同时,确保减负不减质,全面丰富课后服务内容,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长。
学校专门开辟了集综合实践、创客智造、生命探究、AR/VR实验区、无人机、机器人实践等多功能科技创新中心。利用学校教学楼大厅、楼梯走廊等空间,建设多媒体互动、展示等体验区。同时,购买机器人套装20套,配备成体系的教材与配套的教学用具,购买师资培训服务。
该校以“多元开放、激励唤醒”的课程建设思路,重视机器人创新实践教学,完善人工智能环境建设,培养科技教师团队,积极开展实践创新活动,让科技教学走入课堂走进孩子心中,培养了孩子的创新思维、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全市机器人大赛中,该校积极组队参与,展示了机器人创新实践教学的显著成果。在89支参赛队伍150位选手的竞赛中,该校在中鸣超级轨迹赛中4名学生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8名学生包揽空中飞行器竞赛的一、二、三等奖。三位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学校喜获优秀组织奖。
课程建设 组建科普队伍
科普教育师资是关键,汉阴县凤台小学做到师资培训与硬件建设同起步。为了让老师能充分理解和认识科普教育,学校与陕师大、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乐高创新教师培训基地达成“STEAM创新教育教师提升计划”合作协议,成立了由学校信息技术老师、科学老师以及综合技术骨干、音乐美术骨干教师组成的科创团队。在陕西师范大学STEAM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制定了成体系的专业教师发展规划,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STEAM技能培训、专项教研研讨。
学校科普工作小组按照工作方案组织全体班主任对各班开展各类科普主题班会。给学生讲解科技的定义,我国的科技发展史,让学生对科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校副校长汪毅介绍,为满足学生在STEAM学习中对各类探究活动的需求,学校在空间创设上规划建设了“智造空间”“生命空间”“创新中心”三大主题空间。“智造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常用的机械工具、电气设备等,满足学生对工程设计和制造的硬件需求。“生命空间”是以“生命”为主题的专用教室,为学生提供自然界中的观察标本和常用的观察工具和设备。“创新中心”是一个综合性、开放性的多功能空间,可满足大型科技活动、小组竞赛、交流汇报、展示评价等学习需求。
学校目前开设了乐高积木搭建、手工DIY、电脑绘画、无人机、初级和高级机器人等课程。这些课程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普及、积淀、发展的科创教育实践样态。
品牌活动 拓展课后内容
学校利用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校园科技节等时间段,邀请科普大篷车、科学秀等活动进入校园,让同学们方便快捷地接触到科普展品,学到科普知识。
2022年9月的“全国科普日”期间,陕西省科技馆为全校师生带来精彩的机器人表演、科学小实验以及20余件车载科普展品,有效支持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服务学校“双减”工作。展览中,仿真机器人有趣的舞蹈表演秀《梦想起航》与《我是一颗海草》瞬间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科学小实验《眼见不为实》《一纸托人》,让同学们在参与互动中了解了“视觉停留”和摩擦力的原理知识,《神奇的空气》喷出的一个个烟圈收获了同学们阵阵尖叫和欢呼。
活动现场还展示了“最速降线”“滚出直线”“锥体上滚”“天鹅绒触觉”“静电乒乓”和家庭救护小常识等近20件科技展品,涵盖数学、光学、电学、力学、物理学等多方面的科学原理。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有序观看展品,通过老师讲解和现场互动,零距离亲身体验到科技的乐趣和神奇。
“很多孩子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触科普展品,通过这种流动式的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让孩子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也满足了他们对先进科学知识学习了解的愿望,让孩子们直观、真切地感受到了科技的无穷魅力,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校长曹雅说。

编辑:李西明

编审:余涛 文婷

终审:钟明明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