煦色韶光的三月,走进位于汉阴县蒲溪镇芹菜沟村的芹源农庄,入目便是一派宜人之景。海棠含苞、春梅吐蕊,房前屋后,花枝繁茂。农庄外围,10多亩水田正等待着新一轮的耕种,田间水波层层漾开,倒映出一幅如诗如画的田园山居图。一大早,农庄负责人况涛就忙着给院子里的花木施肥浇水,蔷薇、月季和玫瑰围成的拱门已有点点绿意泛出,再过一段时间,便是春色满园。

视线从花木移挪到庭院内的建筑,只见小楼围栏处悬挂着数个竹匾,上描四季风景,下方斑竹纵形排列在整座房屋的墙壁上,梁檩处还悬挂着手作的风铃,看上去十分精致。

看着记者细细打量庭院的各色景观,况涛热情地介绍道:“现在县上支持农民搞‘庭院经济’,加上蒲溪镇积极打造农旅融合镇的契机,我自然要抓住机会,想办法把庭院弄美,做出经济效益。你们看,院子前面的水塘我刚投了几万尾鱼苗,后面的空地栽的有蔬菜,山上竹林里再养些土鸡,天气一暖和,上来的游客就多了,在我这农庄吃喝玩乐都可以。”说话间,已有两拨游客相继赶来,下车便将手机镜头对准农庄开始拍照。游客陈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是专程带着亲戚来这里游玩的。“去年夏天时就经常来这里,院子拾掇得很有特色,菜做得也不错,这几天天气暖和了,就想着把家里人带来体验一下。”


有了游客添人气,农庄瞬时变得热闹起来,况涛的妻子方第林忙不迭地端茶倒水,从鸡窝里捡出几枚新鲜的鸡蛋,又把房梁上的腊肉取下来,转身到菜地摘菜薹、扯大葱,开始张罗客人的午饭。伴随嚓嚓的切菜声,方第林笑逐颜开地表达着对生活的满足。“人多的时候,我们一天能接待10桌左右的客人,加上自己种莲藕、板栗,养鸡喂鱼,镇上又给发了果树苗木,林林总总的收入加起来,一年能挣个20万元左右。”

喜兴的日子背后,既离不开夫妻俩的勤劳能干,更与当地政府全面抓好“庭院经济”示范村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有着深刻的关联。去年以来,蒲溪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因地制宜将“庭院经济”发展与和美乡村建设相结合,按照“小规模、小成本、大收入”思路,采取群众主导、政策适度扶持的模式,结合“一村一品”总体规划,积极引导村民以家庭为阵地、以庭院为载体,利用家中可用“半劳力”“弱劳力”“闲散劳力”发展“庭院经济”,把庭院的“零碎地”规整建成“增收园”,将路边、坎边串联建成“风景带”,实现集传统种养、生态循环、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大产业。截至目前,该镇已在盘龙村、胜利村、芹菜沟村等地培育打造了多户“庭院经济”示范户,为下一步的以点促面、串点成线,实现全镇“季有花果、移步异景、环境优美、户户增收”的目的打下了坚实基础。

而放眼汉阴全县,况涛的家庭只是广大农村的一个缩影,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向乡村振兴转型发展的当口,该县充分挖掘乡土资源,以“庭院+”为切入口,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新亮点。


在城关镇五一村,“庭院经济”呈现出另一番别具特色的面貌。作为镶嵌在汉阴县经济枢纽中心带的村落,五一村占据着离城近、资源优、环境好的多重优势,加之该村近年来积极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在山沟地畔间种植清脆李、水稻玉米,还发展了牡丹园、金丝黄菊产业园等,产业基础十分优渥,发展“庭院经济”可谓锦上添花,相得益彰。


据该村党支部副书记吴大刚介绍,五一村的住户大多集中在316国道两侧,房屋户型统一规划,在建造之初就给家家户户留了部分空置区域,用于栽花种树。“以往房前屋后都被村民用来堆放闲置杂物,看起来既不美观又碍事,自从去年县上开始推进农村庭院的美化亮化,鼓励大家发展‘庭院经济’,我们就挨家挨户做工作,号召大家把杂物收起来、院子扫干净、空地栽上花。现在这院落前后种的有牡丹、玫瑰、月季,搭的有葡萄架,底下还种的有菜,墙上还画的有展示农村美好风光的彩绘,村居面貌可是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听着吴大刚自豪地讲述村上的变化,路过的村民谢传松连忙接过话茬,“吴支书,你还忘了说我们村上的茶吧、咖啡吧、小吃铺子呢,这也是‘庭院经济’嘛。”

在村民们看来,随着游客的增多,自家空置的房间摇身一变成为微小的乡村经营体,不仅使得闲置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也给大伙儿带来了经济上的直观效益。下一步,他们还准备把更多特色项目融入“庭院+”,让家园变花园、民房变客房、农区变景区,形成一壶茶、一桌饭、一间客房、一份农产品的“庭院经济”产业链。

当前,发展“庭院经济”已成为促进乡村振兴与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汉阴县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提质增效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在全县各乡镇、村庄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科学分步推进的方法,带动村民致富、生态向好、环境变美。把农业生产耕作区变成了城镇居民亲近自然、享受田园风光的景区,把单纯务农的参与者变成了旅游从业者,逐步转型成新型职业农民、新农人,不断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活化乡村烟火气,使其成为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新引擎,为锦绣汉阴建设添彩赋能。

编辑:李西明

编审:余涛 文婷

终审:钟明明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