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汉阴县蒲溪镇胜利村的猕猴桃产业园里,一排排整齐的猕猴桃藤架下,并非传统的杂草或低矮作物,而是一株株青翠挺拔、成熟的甜玉米。这种“猕猴桃+甜玉米”的套种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还采用“订单种植”的方式,直接对接企业收购,实现了“树下增收,产销无忧”。

胜利村的猕猴桃种植基地已建成多年,猕猴桃从种植到成熟结果需要较长周期,基地行间存在大量闲置土地。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集体和农户收入,合作社开始探索“长短期作物套种” 模式,在猕猴桃树行间试种生长周期短、见效快的甜玉米,从播种到成熟只要三个多月,正好能在猕猴桃生长的“空档期”完成收获,不影响猕猴桃的光照和养分吸收,还能通过作物轮作改善土壤肥力。

蒲溪镇胜利村党支部书记 曾杰:

我们合作社种植了80亩猕猴桃,今年有四十亩能挂果销售,另外四十亩没有挂果的,我们进行了玉米套种。今年的四十亩玉米套种,大概能够有三万余斤产量,能够收益两万余元,带动农户二十余户实现增收,通过猕猴桃的玉米套种,实现了“一地双收”。

与传统种植模式不同,胜利村套种的甜玉米,从播种之初就找到了“婆家”,村集体与相关企业签订了定向收购合同,发展订单农业。据了解,这种创新的套种模式,每亩地预计可为合作社额外增加收入数千元,有效提高了土地亩产效益,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同时,甜玉米的生长过程中形成的荫蔽环境,还有助于减少猕猴桃园的水分蒸发和杂草生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果园管护成本。

蒲溪镇胜利村“猕猴桃+甜玉米”的套种实践,是汉阴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探索“订单农业”新模式的一个成功缩影。它不仅体现了现代农业的集约化、高效化特点,更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紧密联结,将小农户带入大市场,为当地乡村振兴和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稳定增收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子。

编辑:曾萌萌

编审:黄琪雅 文婷

终审:钟明明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