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地中线区的汉阴县涧池镇枞岭村的月河之畔,百日菊举着橙红与明黄的火炬,格桑花披着粉紫与雪白的纱巾,铺展成了一幅梵高的油画。风过时,花浪翻涌如潮,像是给大地织了件流动的花绸,这是生态苏醒后,乡村写给夏天的情书。

清晨,沿着绛红色步道徐行,每一步都似踩着云朵朝圣自然的圣殿。河堤旁,百日菊、格桑花、月季,还有叫不上名字的各类花儿挨挨挤挤,将斑斓花瓣撒向风里。月河水波光潋滟,成群的白鹭、朱鹮在水边觅食,不时裁开一帘碎银。远处山峦如黛,衬着瓦蓝天空,恍若在天地间绘就的极简却震撼的颜色。

健身步道旁,污水处理站默默运行,确保每一滴水洁净;白墙红檐的屋舍错落有致,篱笆上藤蔓青绿,蔷薇、月季点缀其间,芬芳四溢。步道上,健身者身影矫健,惊起彩蝶;广场上,孩童两三成群,嬉戏娱乐;树荫下,老人闲坐纳凉,光阴静好。

曾经的荒堤秃岸、杂树丛生的角落,如今成了花草织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生态,从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让泥土生花、让流水唱歌的生动实践。而枞岭村的蜕变,恰是生态振兴的生动注释:以花为媒修复河堤,以绿为笔扮靓村居,让自然与人文共生,让生态与发展共荣。

当远方游客为花海驻足,当村民在花香里闲话家常,当飞鸟在绿荫中筑巢安家,印证了良好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乡村振兴最亮的底色,更是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的坚实根基。

站在花海与步道的交点,风里的花香陡然沉重——这芬芳里,藏着生态建设者的汗水,藏着乡村振兴的真谛,更藏着对未来的期许。生态保护绝非旁观之事,它需要生态建设者们付出辛勤汗水,需要乡村建设时多留一片绿,更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一次对自然的温柔以待,都是给家乡、给这片土地的最好的报答。

编辑:曾萌萌

编审:黄琪雅 文婷

终审:邹菲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