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器检查不及时,没有按照每月一检的要求开展检查,检查记录也是缺失的。”日前,汉阴县汉阳镇安全生产和消防办公室(以下简称安消办)工作人员在辖区一加油站,对照《安全生产重点场所检查作战图》,逐项检查消防设施、标识标牌、巡查记录等内容,现场反馈查出的问题隐患,要求企业负责人限期完成整改。
基层是应急管理工作的“主战场”。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汉阳镇推行“123工作法”,即通过建立“1”套精准排查机制、完善“2”层应急保障体系、落实“3”项提质增效举措,打出隐患排查治理与应急保障建设“组合拳”,全力织密安全防护网。
隐患查治闭环管理
为增强隐患排查精准性与实效性,该镇构建起“拉网摸底+分组作战+三色台账”一体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闭环机制 。
7月以来,该镇开展“拉网摸底”排查行动,聚焦夜间营业场所、夜市摊点、群租房、“九小场所”等重点区域,全面排查消防、燃气、用火和用电等方面安全隐患。同时,该镇逐户登记各类企业位置、法定代表人、经营类型、安全设施配备情况等基础信息,形成覆盖辖区121个重点点位的《安全生产重点场所检查统计汇总表》,并动态更新。
在此基础上,该镇制定《安全生产重点场所检查作战图》, 明确检查时间、点位、频次,形成常态化监督管理机制。依照此图,该镇每个季度对重点点位进行两次全覆盖检查指导,确保指导全覆盖、隐患无盲区、监管无遗漏。“以前排查没章法,检查标准和范围不统一,容易出现监管盲区。现在有了‘作战图’,哪个点位什么时候查、查什么、谁来查,都明明白白,效率比以前高多了。“该镇安消办干部赵健说。
为推动隐患闭环整改,该镇建立红、蓝、白“三色台账”机制,建立每项隐患的“专属档案”。其中,“红色台账”用于记录首次发现的隐患,标注检查人员、检查日期、隐患情况、整改时限等,并附现场照片;“蓝色台账”为隐患复查台账,工作人员定期复查并更新整改进度,对连续两次复查仍未整改的隐患,移交镇执法部门督促落实;“白色台账”是隐患办结台账,在企业整改到位后,将整改照片和报告一并归档,实现闭环管理。
强化灾害应急保障
“汉江水位正持续暴涨,立即封闭河堤沿线道路,禁止任何车辆与行人通过。日前,“受持续降雨影响,汉江水位持续上涨。洪峰过境时,汉阳镇已提前组织人员将河堤沿线停放的车辆转移至安全地带,并对相关路段实行临时交通管制。
汉阳镇有15个村、1个社区。针对汛期降雨集中,辖区沟壑纵横、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部分风险区避险搬迁任务尚未完成等实际情况,该镇构建“避险安置点+村级物资库”双层应急保障体系,确保关键时刻物资调得出、安置点用得上。
在避险安置方面,该镇按照避险安置就近从快原则,设立4处临时安置点,统一配备折叠床、棉被、饮用水、应急食品等物资,并完善电力和消防设施配备,张贴明显的导向标识。目前,4处安置点可同时容纳200余人临时避险。在物资保障方面,该镇整合武装部库房资源,建立镇级应急物资库,集中储备应急指挥、森林防火、防汛抗洪、地震救援、反恐维稳等5大类30余种应急物资;建立6个村级中心应急物资库,实行差异化物资配备和精细化物资管理。该镇还全面摸查大型机械数量并建立设备台账,与辖区商超、五金店等签订物资代储协议,实现资源统筹管理,以满足急时所需。
今年以来,该镇6个村级物资库累计调配物资300余次,为一线防汛抢险、应急救援提供了坚实保障。
提升镇村应急能力
“灭火器使用时要先提起,拔下保险销,然后握住喷嘴,对准火焰根部喷射……"日前,在汉阳镇“消防安全演练”活动现场,该镇安消办工作人员为长岭村村民演示了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
“活动让我们学会了不少安全知识,不仅遇到危险时知道要如何应对,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更注意安全。“该村村民张坤说。
为提升镇村应急能力,汉阳镇推出3项提质增效举措。强化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人员深入企业、校园和村(社区),开展家庭用火用电用气安全、农业机械操作规范、防溺水、交通安全、有限空间(如菜窖、化粪池等)安全和自然灾害避险等方面知识宣讲。工作人员通过案例分析、现场演示以及发放《隐患排查手册》《应急物资使用指南》等宣传材料,推动增强群众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深化隐患排查机制,按照“三管三必须”原则,针对商贸、工厂、学校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为期3个月的“排险除患”专项行动,推动隐患整改率达100%。
提升应急保障能力。每个村都组建了20人的应急小分队,队员以村“两委”成员为主,优先选拔本村党员、村民小组长、护林员、护河员、保洁员、民兵和志愿者等。该镇定期组织培训,教授队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应急救援技能等。此外,该镇统筹汛期灾情信息报送工作,由镇党建、经济、农业、公共事业等部门协作开展灾情统计汇总、上报、录入系统等工作。
编辑:曾萌萌
编审:黄琪雅 黄智发
终审:钟明明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