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阴县汉阳镇,汤仁科家庭以数年如一日的坚守,书写着新时代的孝亲篇章。这个三代同堂的五口之家,用最质朴的行动将“孝义传家”的古训化作新时代的生动注脚,其事迹如春风化雨,浸润着十里八乡。
病榻前的深情守护,诠释“久病床前有孝子”的担当
2024年初,汤仁科的父亲汤君恒突发脑梗住院,汤仁科在病房支起行军床,整夜保持警醒,定时为父亲翻身按摩,邱加丽则每天早起,为老人熬煮药膳粥,两个月的守护虽未留住生命,却让老人在儿女温热的掌心间安然阖目。送别父亲后,一家人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照顾80岁的母亲夏弟荣身上。夏弟荣老人因年轻时繁重的农活落下病根,行动和生活存在诸多困难,在汤仁科一家的悉心照料下,老人如今虽已白发苍苍,却依然精神矍铄,面色红润。
日常里的点滴温情,让每一天都是“重阳节”
走进汤家,处处洋溢着温馨和谐的氛围。清晨,邱加丽总是耐心细致地帮婆婆梳洗发髻,为新的一天增添温暖;午后,阳光洒满阳台,老人坐在特制的藤椅上,看着孙女汤雨洁在书桌上认真写作业,岁月静好;晚饭后,全家人围坐在老人身边,静静聆听她讲述年轻时艰苦却充满回忆的生活往事,欢声笑语不断。一家人用平凡的日常,将孝老爱亲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瞬间,把对老人的关爱体现在点点滴滴之中。
家风中的无声传承,孝道种子生根发芽
“爸爸给奶奶试洗脚水的样子,是我人生第一课。”孙女汤雨洁的作文本上,稚嫩的笔迹记录着最动人的家风课堂。周末的庭院里,十岁孙女踮脚为奶奶梳理银发的剪影,与二十年前母亲照顾祖父的身影悄然重叠。这种无声的传承,让孝道的种子在春去秋来中生根发芽,抽枝散叶。
当被问及持家之道,汤仁科朴实的话语令人动容:“我们不过是把母亲当年哄我们吃饭的耐心,慢慢还给她罢了。”
在这个追逐速度的时代,汤家人用数年光阴丈量孝道的深度。他们用熬煮药膳的砂锅、记录体温的笔记本、传承三代的桃木梳告诉我们:最动人的家风,就藏在晨昏定省的寻常里;最珍贵的传承,恰是代代相续的温暖。
编辑:邱潮
编审:黄智发 黄琪雅
终审:邹菲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