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时节,走进汉阳镇健康村的现代化菌棚,褐白相间的羊肚菌撑开蜂窝状菌盖,在智能温控系统营造的恒温恒湿环境中舒展身姿。

3月12日中午,党支部书记黄义松带领村民在菌棚忙碌,将清晨采摘的鲜菇码放在竹编簸箕中。这些羊肚菌经筛选后,由汉阳镇汉安实业有限公司协助销往县域内各酒店、超市。

黄义松介绍道:“羊肚菌种植周期4个月,推行‘菌粮轮作’模式,利用冬闲田种植。今年3.4亩的试验田平均亩产鲜菇约800斤,每公斤可售卖120元,预计为村集体创收超4万元。”该项目通过“集体经营+农户参与”模式,带动10户村民户均增收1.2万元。

           10公里外的长新村,产业带头人黄光进的7亩菌棚也迎来采收高峰。去年初,他响应镇政府号召,自筹10万元将撂荒地改造成菌棚。黄光进说:“党员要带头蹚新路!”在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指导下,他攻克技术难关,赴外学习。如今,他的“党员示范田”亩产鲜菇800斤以上,按每斤60元市场价计算,亩均产值4.8万元,荒坡变“致富田”。此外,他与8户村民签订长期务工协议,优先吸纳脱贫户。脱贫户李大姐说:“家门口月挣2000多,顾家挣钱两不误!”黄光进带动村民年均增收1.4万元。

在陕煤建设定点帮扶的天池村,同样迎来了羊肚菌丰收季。驻村第一书记王怀民说:“今年菌棚首批羊肚菌预计产量2000斤,我们采购了烘干设备,将对羊肚菌进行初加工,产值有望突破15万元。”

据了解,目前汉阳镇6个村已连片种植50余亩羊肚菌,配套智能温控系统和订单农业体系,形成完整产业链。该镇种植羊肚菌旨在盘活闲置土地,壮大村集体经济,为农户创造就业增收的机会,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下一步,该镇将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升产业附加值,支撑乡村振兴。

编辑:倪健

编审:黄琪雅 黄智发

终审:方亮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