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衍枝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已经37年,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不管严寒酷暑、刮风下雨,也不管晚上多晚,只要一接到村民的求诊电话,他都二话不说,及时赶到村民家中。

  沈衍枝,出生于1961年,不到20岁时,就跟随父亲在乡上医疗站学习医术。1982年沈衍枝又到汉阴卫校学习了两年,5年的学习经历,将他打磨成一个有韧性的小伙子,也将他变成了一个心中有爱的年轻人。

  “作为一名医生,应该以缓解病人痛苦为目的,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患者,以积德行善为主,不论穷富都要一视同仁。”沈衍枝说,在刚开始学医的一段时间里,父亲时常将此话挂在嘴边,令他获益匪浅,时刻提醒自己牢记医德。父亲去世后,在卫生院与村委会的帮助下,借助一间土坯房成立起了卫生所。

  汉阳镇金红村,距县城70多公里、集镇20多公里,位于凤凰山脚下,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人口接近3000余人。平时,沈衍枝除了要做好日常的诊疗工作外,还要负责辖区内的群众健康教育活动,宣传公共卫生知识和防病治病卫生常识。37年来,村里每个人的病历,沈衍枝都清清楚楚,而且熟知每位村民的家庭环境、生活习惯、疾病史。

  “以前我们金红村缺医少药,医疗条件很差,村民得了病治不了,去镇上县上又治不起,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就夺了命的情况多得很。”正是因为如此,沈衍枝一直坚守在农村,为村民的健康护航。与在城市里做医生不同,乡村医生的工作并不局限在卫生室里,患者一个电话来了,即使是深夜,也要骑上摩托车迅速赶往患者家中看病。

  “只要接到村民的电话,我立马带上药箱出发。”沈衍枝说。不仅村里的人“小病不用出村”,就连邻近村村民也跑来找他看病。对于留守、孤寡老人以及行动不便的村民,他都会定期不定期地上门问诊,并时刻关注他们的健康状况。紧急时刻,村民首先想到的是他。

  2005年,金红六组方衍庚突然晕倒在家,周边的村民第一时间想到给沈衍枝打电话,他火速赶到现场,联系镇里的医院,同时镇定地给老人进行简单的补液,经过救治,老人转危为安。

  “既然当上了乡村医生,就要时刻有一份担当之心”。这是沈衍枝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从医的誓言。为了能尽快赶赴需要看病的村民家中,他自费购买了摩托车,无论刮风下雨,只要村民有需要,他都会第一时间上门。37年来,他自己也记不清背坏了多少个药箱,骑着摩托车摔过多少跤。

  2015年3月5日,沈衍枝照常外出给人看诊,在返程的路途中,高血压导致脑梗塞,昏倒在地。经过一系列的治疗后,还是落下了脑中风后遗症,至今走路还有些颠簸。即便如此,他也未曾停下为民服务的脚步。

  “虽然身体出现了问题,但是我也不会放弃行医。为父老乡亲们防病治病,是我一辈子的心愿。”沈衍枝对笔者说道。从那以后,他更是以自身为例,教大家如何珍惜和爱护自己,使自己有一个健康身体。也是这种为民服务的心态,让他一直坚持至今。

  2017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沈衍枝也跟紧“潮流”。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他学习如何使用电脑,从怎么开机、使用鼠标、打字、上网、使用上报平台等开始。为了不耽误工作,不影响全镇的整体进度,他多次虚心请教别人,把每一步操作程序都记录到本子上。就是使用这样的“笨方法”,才有了现在金红村委三千多口人完善健全的《居民健康档案》。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沈衍枝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从大年三十开始逐户上门对外地返乡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为村民筑起健康防线。为了不影响他人,他独自在村卫生室吃住将近1个月。

  提及沈衍枝,村民们都说:“有衍枝在,我们都很放心,有事我们都找他!”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