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汉阴县观音河镇组织党员干部、生态“四军”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共计50余人,在观音河流域内开展清河行动,全力守护观音河的岸绿水清。
观音河不仅是国家湿地公园和一级水源保护地,更是汉阴县城的重要水源之一。自2017年以来,该镇依托项目建设,大力修建堤防工程,不断提升水质。同时,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高度融合的创新发展之路。
“党建+四军”筑牢生态防线,守住绿水青山
观音河镇依托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创新,推行生态工程。整合护河员、护林员、生态网格员及公益性岗位人员,组建了生态“四军”:以“御源军”打好碧水保卫战,守护河流清澈;以“御林军”打好林业资源保卫战,守护森林茂密;以“御地军”打好净土保卫战,守护土壤肥沃;以“御空军”打好蓝天保卫战,守护空气清新。通过定期上岗履职、宣传引导、精细化管控等措施,生态“四军”持续保护辖区内的空气、土壤、河流和森林。在长效管理机制下,村庄、河道、水库的面貌焕然一新,展现出勃勃生机。
“党建+产业”激活生态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观音河镇依托自然资源共发展猕猴桃2800余亩,并结合实际成立猕猴桃产业链党委。在产业链党委的引领下,该镇整合猕猴桃全产业链发展力量,形成了“一链四责”工作模式:产业链党委定方向、人大代表联络站监督落实、产业合作社具体实施、政协委员工作室帮扶指导。这一模式有效解决了产业发展中的难题,形成了工作闭环。2024年,全镇猕猴桃挂果面积达800余亩,总产量超过30万斤,综合产值达200余万元,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党建+自治”凝聚群众力量,提升生态魅力
观音河镇积极探索,大力推进新民风建设,创新方式方法和管理机制。党员干部利用戏曲进乡村、“三下乡”活动、“映前三讲”、院落会等形式,带头向群众宣传动员生态环保知识,营造了浓厚的环保氛围。为了激发群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内生动力,该镇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在全镇7个村建立了垃圾分类回收置换站。群众通过将捡拾的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品交至垃圾分类回收置换站登记兑换积分,再用积分在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这种创新的激励机制,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热情,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近年来,观音河镇以“党建+”系统思维为统揽,深刻理解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高度融合的发展道路,实现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完美结合。
编辑:曾萌萌
编审:黄琪雅 文婷
终审:方亮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