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汉阴县城关镇中堰村智慧渔业养殖基地正式投入使用,不仅提升了养殖效率与经济效益,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科技动力。
走进该养殖基地记者看到,一个个“巨型鱼缸”(高位池)整齐排列,一尾尾鱼苗在池里欢快游动,工人们正忙着投喂鱼食。这种工厂化养殖模式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节省了养殖空间,还摆脱了地域限制,不受季节和气候影响。
汉阴县城关镇中堰村村委会副主任 黄尊海:
该项目占地面积15亩,设有育苗池4个,养殖池13个,实现了从育苗到成鱼养殖的智能化管理。我们第一批鱼苗是6月初投放的,总共投放了10万尾罗非鱼,还有10万尾鲈鱼,预计国庆节期间开始陆续上市。下一批我们预计在7月底开始投放黄辣丁和鳜鱼。
黄尊海告诉记者,与传统渔业相比,中堰村智慧渔业通过物联网、智能传感、自动化控制等先进技术,实现精准化、生态化养殖,为鱼苗提供了一个近乎完美的生长环境,同时还有助于减少养殖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实现绿色可持续养殖发展。
汉阴县城关镇中堰村村委会副主任 黄尊海:
一是智能环境调控,能够精准控制水温、水质、光照等关键指标,为鱼苗提供最佳生长环境,减少病害风险,提高成活率;二是计时投喂系统,根据鱼类生长需求精准投喂,大幅降低饲料浪费,同时能缩短养殖周期,增加养殖批次,提高养殖收益;三是生态循环模式,养殖废水经过物理过滤+生物净化处理,净化后的尾水通过管道输送至蔬菜大棚,用于有机蔬菜种植,形成“鱼菜共生”生态循环,真正实现养殖废弃物“零排放”。
中堰村智慧渔业养殖基地只是汉阴智慧渔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汉阴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大力推动传统渔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走出了一条科技引领、生态友好的现代渔业发展之路。截至目前,汉阴县共有水产养殖面积12480亩,水产品产量8219吨,实现生态渔业年产值1.5亿元。
编辑:曾萌萌
编审:黄琪雅 文婷
终审:方亮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