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阴县城关镇,一个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如繁星般点缀在社区村组之间。这里不仅是代表履职的“加油站”,更是群众诉求的“回声壁”、民生难题的“解压阀”。今年以来,城关镇人大以联络站为纽带,组织各级代表深入一线听民声、聚民智、解民忧,推动解决道路修缮、饮水安全、养老助残等民生问题,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走进三元村人大代表联络站,“民意收集——分类交办——跟踪督办——结果反馈”工作流程图格外醒目。每周三的“代表接待日”里,镇人大代表蒋孝兵都会认真接待群众,耐心记录大家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前觉得人大代表离我们很远,现在走几步路就能找到他们表达诉求。”前来反映三组路灯不亮的老张感慨道。

“我们坚持把联络站作为代表履职的重要平台,定期组织代表进站学习、接待群众,让代表更好地倾听民声、了解民意。”该镇人大主席徐平介绍,分布在全镇的30个村级人大代表联络站按照“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行、精细化服务”的要求,不断完善硬件设施,健全工作制度,现已成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连心桥”和解决民生问题的“服务站”。

为拓宽民意收集渠道,该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建立“线上+线下”民意收集机制。线下,人大代表定期进站接待群众,面对面倾听诉求,并深入院落、田间地头、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广泛收集群众关于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意见建议;线上,通过微信群、电话等方式,掌握群众期盼。

“多亏了人大代表推动,这条路终于修好了!”看着修缮的通组道路,赵家河村村民刘胜利骑着三轮车稳稳驶过。此前,该路段因年久失修导致村民出行困难,镇人大代表谢守林在走访中了解情况后,迅速提交建议并跟踪督办,仅用一个月就完成300米道路修缮。这样的案例在城关镇比比皆是,新城社区推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破解“爬楼难”;中坝村推动群众安全饮水工程,让200户村民喝上“放心水”;凤台社区促成智慧停车系统建设,缓解“停车乱”。

城关镇人大代表联络站不仅是解决民生难题的“服务站”,更是政策宣传的“主阵地”。在镇人大的动员部署下,代表们通过举办政策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入户讲解等方式,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惠民政策等,让群众及时了解政策、掌握政策、享受政策。县人大代表、农业专家朱朝保利用下户宣传政策时机,累计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20余次,帮助解决樱桃、蜂糖李、无花果等林果种植技术难题8个。“既要当好群众的传声筒,更要做好致富的引路人。”朱朝保说道。

在长乐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牵头成立的“四点半课堂”解决了留守儿童课后托管难题;在东南村,代表们推动建设的“东南村爱心食堂”让辖区留守老人们吃饭不再犯难。这些暖心变化,正是城关镇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注脚。随着人大代表联络站为民服务工作的不断深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辖区环境变美了,基础设施变好了,邻里关系更和谐了,“有问题找代表”,已成为城关镇群众的共识。

从一条路的修缮到一个镇的治理,汉阴县城关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温暖民心。在这里,民主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可感的获得;代表不是会议上的符号,而是群众身边的贴心人。汉阴县城关镇正通过一个个联络站谱写新时代基层人大工作的崭新篇章。

编辑:曾萌萌

编审:黄琪雅 黄智发

终审:方亮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