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汉阴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在蒲溪镇举办的“三下乡”暨深化新民风建设主题活动上,县残联干部汪敏被授予“汉阴县孝义之星”荣誉称号。这位扎根基层35载的残疾人工作者,用半生坚守诠释了“以残助残”的大爱情怀,以平凡之躯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篇章。

命运多舛不言弃,自强之路谱华章

9个月大时的一场高烧让汪敏落下小儿麻痹后遗症,右下肢的残疾成为伴随终生的印记。但命运的重锤未能击垮他,1987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陕西省自强中专学校,成为安康市唯一入选该校首届计算机专业的学生。1991年毕业后,他毅然回到家乡,在汉阴县残联的岗位上一干就是35年。从青葱少年到两鬓染霜,从普通科员到业务骨干,他先后荣获“汉阴好人”“残疾人自强之星”等称号,用行动证明:生命的价值不在于身体的完整,而在于灵魂的高度。

贴心服务践初心,甘做群众“自家人”

作为残联干部,汪敏始终以“贴心人”自居。“残联就是残疾人的娘家,我们就是他们的家人。”这是汪敏常挂在嘴边的话。因亲身经历残疾之苦,他比常人更懂得换位思考。在派驻县政务服务中心残联办证窗口工作3年中,他深知残疾人的不易,在工作中践行“想残疾人之所想、急残疾人之所急”,用温暖细节服务传递关怀:一杯热茶、一句问候,让每位来访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他牵头开展残疾人证上门办理服务,深入漩涡、汉阳等偏远乡镇,为行动不便的重度残疾人节省费用超万元。  

精益求精担使命,业务攻坚显担当

在同事们眼中,汪敏是行走的“活台账”。他连续11年牵头全县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精准完成残疾人事业统计季报、年报、台账等任务,连续三年获评县统计局“年度统计工作先进个人”。面对繁重的财务工作,他克服年龄和身体限制,加班加点完成预算决算,确保数据零差错。2012年、2015年、2016年三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用行动践行党员初心。面对赞誉,他总是淡然一笑:“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就是我的本分。”

孝义精神传家风,平凡岗位铸大爱

35年风雨兼程,汪敏的“孝义”不仅体现在工作中,更融入家庭与社会。他以自身经历感化他人,倡导“孝亲敬老、崇德向善”新风;母亲年迈、妻子无业、儿子毕业刚工作,家庭虽不富裕,却始终以乐观豁达传递正能量。35年如一日的坚守,让他从“汉阴好人”“自强之星”成长为“孝义之星”,用实际行动诠释“生命的光彩不在于身体的完美,而在于心灵的坚韧与奉献”。他的故事,是汉阴县深化新民风建设的生动注脚,更是新时代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丰碑。  

35年坚守,汪敏用蹒跚却坚定的步伐,续写着新时代的“孝义”注脚——孝于民,义于心,始终以“老黄牛”精神耕耘助残沃土,用孝义之光照亮他人前路。这份执着与大爱,正是汉阴县“孝义新风进万家”的最佳诠释,亦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温暖底色。

编辑:沈杰

编审:黄琪雅 文婷

终审:钟明明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