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汉阴县积极探索“复议为民”新路径,推行“三心调解工作法”,推动实现定分止争。该工作法实施以来,累计调解行政复议案件46件,调解成功率达100%,群众满意度100%,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政通人和”。

耐心倾听诉求,了解矛盾根源,让群众“说透心里话”

“过去觉得‘民告官’难,没想到复议机关不仅认真听我讲完,还主动帮我联系部门协调。”近日,市民于先生因行政处罚争议申请行政复议,工作人员通过3次面对面沟通,全面了解其企业经营困难与诉求,最终推动行政机关优化处罚方式。

汉阴县在行政复议案件办理过程中,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理念,杜绝“走过场”“走形式”的工作作风,认真倾听申请人诉求,给予充分尊重和理解。面对情绪激动的群众,工作人员始终保持平和态度,以耐心疏导、温和沟通的方式,引导申请人充分表达意见,深入挖掘矛盾根源。同时,汉阴县建立“双倾听”机制,既听取申请人真实诉求,也了解行政机关执法考量,通过“背对背”沟通全面梳理争议症结,为后续调解奠定基础。

细心分析症结,找准争议焦点,为纠纷“精准把脉”

调解工作不仅要讲“情”,更要依“法”。汉阴县行政复议工作人员在案件调解中,注重从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程序规范等多维度深入分析,精准锁定争议焦点。通过专业法律研判和类案对比,确保调解方案既合法合规,又合情合理。例如,某企业不服水利部门行政处罚案件中,工作人员及时联合水利部门梳理执法程序,发现企业因政策理解偏差导致整改不到位。随即召开协调会,厘清双方责任,推动企业承诺整改、部门优化指导,最终实现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用专业厘清是非,让当事人对结果有合理预期。”汉阴县行政复议工作人员表示。

暖心促成和解,搭建沟通桥梁,用真情“化解心结”

汉阴县坚持“调解优先、应调尽调”原则,将和解贯穿行政复议全过程。工作人员以真心换理解,站在双方立场寻求利益平衡点,通过“面对面”“圆桌协商”等方式,搭建沟通桥梁,促成互谅互让。此外,汉阴县建立“回访+普法”长效机制,对已调解案件定期跟踪回访,巩固化解成效;同时开展“复议进社区”活动,以案释法引导群众依法维权,从源头减少行政争议。  “三心调解工作法”通过精准把握群众需求,以法治温度化解对抗情绪,既维护了法律权威,又彰显了政府担当,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编辑:曾萌萌

编审:黄琪雅 文婷

终审:方亮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