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被确定为全市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县以来,聚焦乡镇执法面临的“看得见无权管、有权管看不见”问题,坚持顶层设计和试点先行,创新推行“村社区吹哨、执法队报到,镇呼县应、上下联动”的乡镇综合执法工作机制,有力助推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提升。

“一支队伍”管执法。全县10个镇均设立综合执法办公室,县委编办核定了综合执法办公室的机构规格和人员编制,并实现持证上岗。全县5个镇实现执法阵地标准化建设,集中购置执法记录仪等必要执法设备,统一新购置执法服装,执法所需各要素保障基本到位。通过相对集中使用行政处罚权,以乡镇名义开展执法工作,及时补齐镇级无专业执法机构、无执法阵地、无稳定执法队伍等短板问题,有效实现行政执法权、责、能有机统一,实现了“一支队伍”管执法。

一批清单明权责。汉阴县紧扣镇综合行政执法“执什么”问题,组织相关部门对照法律法规和《部门权责清单》,按照依法下放、宜放则放原则,建立镇本级综合执法事项清单13项,建立部门委托镇实施清单44项,建立“镇呼县应”行政处罚事项清单38项。及时修订完善“三张清单”,并制定《“一镇一清单”下放行政执法事项目录》,共下放168项执法权到乡镇,全县形成“职责清晰、上下联动”的执法新格局。

一张网格连百姓。依托“321”基层治理模式,利用全县3666个综合网格管理服务体系优势,将综合执法体制与社会治理体系有机整合。网格员发现违法线索及时上报,执法力量第一时间出动进行执法。综合执法人员深入网格开展常态化执法巡查,主动发现和制止违法行为,从“处置问题”延伸到“发现问题”,从“事后执法”转向“前端服务”。2024年,汉阴县整合部门无人机资源,依托科技手段,进一步拓展无人机在日常环境监管中的应用场景,用科技手段赋能综合执法。各镇结合当地治理现状与发展方向,实现执法与普法相结合、执法与服务相结合,推进“执法、管理、服务”一体化。

一揽子机制促规范。建立群众电话举报、网格员巡查收集上报、村社区收集反馈、无人机疑似线索反馈相结合的执法线索发现机制。建立“321”民情在线、12345服务热线转办、执法队常态化巡查等多种线索发现上报处置机制,实现执法线索早发现、早报告,违法问题早制止、早处置,降低违法处置成本,规范违法行为。健全镇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日常检查、受立案、调查、审查、决定等执法程序制度。与县“321”大数据信息中心全面对接,探索集成开发镇综合执法响应调度指挥模块。在镇党委、政府统一协调指挥下,镇综合执法队和市场监管所协调联动,实现镇内普法宣传、综合执法、安全生产检查、便民服务协同推进,及时纠违处置违法问题,有力遏制违法犯罪行为,起到良好的教育引导疏导作用。

全县各镇执法队自成立以来,共开展执法巡查1047次、联合执法286次、独立执法289次,办理各类行政处罚案件169起。群众知法、懂法、守法意识明显增强,尤其是在乱占滥建、秸秆禁烧、城乡环境卫生、道路交通等方面的违法行为大幅减少,基本实现“权力给基层、事在基层办、事情有人办”的目标。2024年,全省共有27个地市到汉阴观摩学习。

编辑:曾萌萌

编审:黄琪雅 文婷

终审:方亮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