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为适应集团化办学决策,保障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汉阴县委编办积极开展中小学校管理体制调整调研,盘活用好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为教育教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机构编制支撑,多措并举服务全县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统筹调剂,优化机构编制资源。落实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配置标准,针对各学段生源增长变化趋势,在教职工编制总量内,探索实行小学、初中、高中教职工编制分段总量管理,有序推进“县管校聘”和教师有序流动。全面实施公办幼儿园按照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实行编制备案管理,收回自义务教育阶段调剂到幼儿园使用的事业编制,统筹建立中小学校教育编制“周转池”。探索“固定+周转”的编制管理方式,依据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在校学生数、新生入学数等变化,在总量内有增有减、动态调整教职工编制,促进教育资源均衡优化配置。
盘活资源,保障教师队伍力量。认真落实市委编办《关于创新事业编制管理支持人才引进的十条措施》精神,对全县中小学校现有编内工勤人员采取一次锁定、单列管理,通过转岗、调离或自然减员等方式消化,所腾出的编制用于一线教学人员。同时,对压缩非教学人员编制、政府购买服务保障教学辅助岗位等提出明确要求,将更多编制资源向教学一线倾斜,提高编制资源使用效益。在日常机构编制管理中,优先保障中小学教职工编制。2023年在不突破核定的编制总量前提下,统筹落实教育用编进人计划128名,及时补充保障中小学教师力量。
优化布局,探索实行集团化办学。落实县委、县政府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决策部署,理顺集团化办学各校管理体制,探索实行“1+X”集团化办学模式,形成4所城区名校牵头的示范辐射集群模块,辐射城郊9所中小学校,放大优质教育品牌效应,推动城乡学校办学水平同步提升。发挥集团化办学人员统筹优势,集团校具有用人建议权和内部统筹调配权,可根据集团各成员校实际情况,结合学科需要,以点对点交流、结构性补缺等形式完成教师统筹调配,打破教师流动壁垒。推动落实集团化办学的农村分校执行农村中小学两项补贴,促进集团校间城乡教师合理调配。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学校党组织设置机制。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积极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健全发挥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的体制机制,核定30所中小学校专兼职党组织负责人职数56名,党组织负责人职数设置完成率达100%,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教职工思想政治和学生德育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编辑:李西明
编审:余涛 黄琪雅
终审:方亮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