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汉阴县职教中心成立于2008年,是汉阴县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由原汉阴县教师进修学校、汉阴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汉阴县卫生学校、汉阴县农广校、汉阴县劳动再就业培训中心五个单位整合而成,承担全县中等职业学历教育、成人教育、技能培训三大任务。学校位于汉阴县城南开发区永安路,占地面积60余亩,建筑总面积40020㎡。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1560万元,校园规划合理、环境优雅,位置优越。
  
  2020年度,学校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指导,紧扣教育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任务,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职业教育办学方向,以“省高水平中等职业示范学校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统筹资源、协同创新、服务发展”的工作方针,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办学,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学校先后荣获安康市“立德树人优秀学校”“汉阴县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荣誉。

   1.2学生情况
  
  学校牢牢把握市教体局和县教体科技局总体部署,秉承“明智、强体、学技”校训,以培养应用型高学历技能人才为目标,坚持“就业+升学”成才双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群众认可度明显提高,在校生规模迅速扩大。2020学年招生情况:2020年度招生845人,在校生2068人,毕业学生423人,毕业率100%。学校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为核心,依托资源整合职业教育专业设备和师资力量,面向农村贫困劳动力、城市无业人员、退伍军人、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等社会求技人员开展了种类丰富的技术培训,基本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具体情况如下:

  1.3教师队伍
  
  学校根据教育部有关中等职业学校对师资要求,多渠道引进优秀教师,选拔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充实专职教师队伍,并主动对接行业,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学校兼职,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功底扎实、德技双馨”的高素质教师团队。学校现有教职工144人,其中专任教师117人,生师比为17.7:1。

  1.4设施设备
  
  学校分为六大功能区,分别为行政区、教学区、实训区、学生宿舍区、运动区、培训区。有350米环形跑道的塑胶运动场、标准化篮球场、足球场等专业教学场地。建有教学楼、综合办公楼、实训楼、学生公寓楼、师生食堂、大礼堂。有会议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美食展览馆、校园监控室、党员活动室、工会活动室等功能部室,有烹饪、电子、计算机、机械加工、工业机器人、音乐、美术、舞蹈室、声乐教室等专业实训室31个。教室电子白板等教学多媒体覆盖率达100%。
  
  近年来学校积极改善硬件设施,2020年,校设施总值达到5017.63万元,较之上年新增设备508.5684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7500元以上,教学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为夯实理实一体化教学,学校加大实训设施建设力度,今年共计投入313.54万元用于更新、维护计算机、学前教育、烹饪等专业实训室和实训设备。除校内实训室外,学校积极与企业、学院、幼儿园达成合作,先后与绿食苑、石叁珍蘑菇宴、凤凰国际酒店、新华饭庄、星汉酒店、龙岗大酒店、汉阴县七叶莲鑫聚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电商办、汉阴县第三幼儿园、汉阴县东方新蒙幼儿园、汉阴县第二幼儿园、汉阴县凤台幼儿园、汉阴县贝恩教育培训有限公司等企业、幼儿园达成合作。学校积极响应“学习强国”战略,大力营造“书香校园”,生均图书30册以上。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我校以“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为宗旨,秉承“明智、强体、学技”的校训,采用分阶段因材施教策略,全面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学生形成了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具备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二是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教学大纲的通知》要求,开齐开足公共文化课程,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加强与学生生活、专业、社会实践的密切联系。2020年文化课合格率97 %。三是在保证公共文化课课时开足的前提下,学校注重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优化专业技能课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操动手能力,完善技能考核评价机制和技能竞赛奖励机制,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2020年学生的专业技能合格率为98%。四是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培养,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坚决落实“两操一课”制度,开展趣味运动会等各种体育活动,积极参加各级体育赛事;做好常见病预防、传染病预防、食品卫生日常管理,确保学生饮食安全。2020年,学生体质测评合格率为93%。五是积极为学生搭建升学和就业通道,让每一位走进校门的学生“升学有门、就业有路、创业有望”。在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下,我校学生克服进校时的自信心不足、学习积极性差、自我定位不明确的不利条件,形成明确的人生目标、良好的职业素养,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学生毕业率为100%,与上一年保持一致。
  
  2.2在校体验
  
  2020年,在上级部门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通过打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创设优质的实训条件,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校园呈现出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学生在校体验满意度较高。据调查整理,学生各项满意率均达到95%以上,其中理论学习满意度95%、专业学习满意度97%、实习实训满意度95%、校园文化满意度为95%,社团活动满意度96%、生活满意度95%、校园安全满意度95%。2020年8月,我校针对2020届毕业生做了毕业生就业满意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84%的毕业生对目前的工作感到满意,16%的毕业生对目前的工作感到基本满意,在当前中职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普遍比较低的情况下,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总体水平较高。
  
  2.3资助情况
  
  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全体学历教育全日制在校生均享受国家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学生每人每年2000元(共计两年)的中等职业学校助学金。本县地方政府配套资助资金做到了按时足额匹配,全体学生均免交学费。同时,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建立了《汉阴县职教中心学生资助工作管理制度》《汉阴县职教中心资助金发放办法》《资助金发放流程图》等学生资助管理制度,并安排专人负责学生资助工作。资助管理员积极与财务人员、班主任联系,收集学生资料,仔细核对信息、及时上报并办理中职资助卡。2020年春季,发放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共976人,落实助学金97.6万元。2020年秋季,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共1072人,落实助学金107.2万元。全年共发放助学金204.8万元。此外,发放了2020年贫困家庭中职学生资助经费559人,每生300元,共计16.77万元;发放建档立卡227名学生一次性补助3000元/人,共计68.1万元;发放2019年10月至2020年元月家庭困难学生物价补贴559人,每生120元,共计6.708万元。发放程序合理规范。学校除执行国家助学政策外,对针对特殊贫困学生设置了“圆梦春天”资助项目,确保了资助对贫困生实现全覆盖,无因贫辍学现象发生。
  
  2.4就业质量
  
  以紧扣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化校企合作,拓宽中职学生就业渠道。先后在陕西凯发标识广告公司、江苏昆山优德精密模具公司、江西上饶汉腾汽车公司、安康高新区东方瑞邦科技公司、绿食苑、石叁珍蘑菇宴、凤凰国际酒店、新华饭庄、星汉酒店、龙岗大酒店、汉阴县七叶莲鑫聚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电商办、汉阴县第三幼儿园、汉阴县东方新蒙幼儿园、汉阴县第二幼儿园、汉阴县凤台幼儿园、汉阴县贝恩教育培训有限公司、西安美豪酒店、西安钟南山寨餐饮等企业单位设立实习就业基地,织就了遍布县内外的就业网络。2020年我校有423名学生毕业,其中253名学生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170名学生就业。就业率95%,对口就业率100%,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高度稳定的状态。此外,学校积极扶持学生创新创业,采取“学校前期筹备、指导协助,学生自愿参与、后期自主经营”的策略,帮助学生成功开设烹饪实体店、火锅店,淘宝网店,为学生就业创业打开了新思路、新通道。为了更充分了解我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2020年8—9月,招生就业部组织人员对用人单位展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表现的满意度达90%。
  
  2.5职业发展
  
  2.5.1学习能力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对实训操作课程主动参与积极性高,有较强的动手欲望及动手能力,专业技能课学习能力较强,并在操作过程中能做到分工协作。但是对于文化知识的学习能力较弱,部分同学会不定时出现厌学情绪,对文化课的学习价值认识不足。后期,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文化课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兴趣;同时在职业素养等课程中加强文化课的社会价值宣传,引起学生重视。
  
  2.5.2岗位适应及迁移能力
  
  学校积极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借助校内外各类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实践环境中不断提升岗位适应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通过对实习企业调查表明:我校顶岗实习学生迁移能力较强,在可塑性、环境适应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有着竞争优势,但存在在岗不稳定等问题。为此,我校将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2.5.3创新创业能力
  
  本年度我校对在校学生的创业能力的现状进行了一次抽样访谈和问卷调查,主要涉及烹饪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在 2020 即将毕业的全日制毕业生中,有7位学生选择了创业。2020年10月,学校5名学生的《智慧乘梯》项目荣获陕西省第四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学生的创业能力在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驱动下有所提高;但另一方面学生的创业知识面也较窄,对国内外社会、商业、经济动态不够关注,需要相关课程和培训继续加强引导。我校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对毕业生的创业信息、创业方法的指导能力不够,创业教育仍需大力加强。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3.1.1专业结构调整
  
  学校始终将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为县域发展建设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2020年,根据学生、家长及社会需求,与行业企业的对接,我们在保持烹饪、学前教育、计算机、电子四个专业基本稳定的同时,还增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优化了专业的布局,实现了教育为人民需求服务的宗旨。而且还与江苏协同机器人有限公司合作,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计划开设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为区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3.1.2人才培养方案调整
  
  顺应社会经济转型人才需求,对接县域产业发展规划,我校树立了“培养高学历应用型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了“学历和强技并重”的思路。为求学者提供“升学有路,就业有门,创业有方”的多条自主选择的成才道路。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一大批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普通本科转型和高职扩招200万政策,我校实施“三段三层”培养策略,切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各专业的具体人才培养方案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效果为导向,企业参与其中,进行了细节调整,做到“以人为本,切合专业,高效可行”。
  
  3.2教育教学改革
  
  以教学质量提升为学校生命线,抓实教育教学改革。一是坚持立德树人为本,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高度融合,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方针,在教学中“以任务为引领”把知识和技能融合在一起,探索实施“任务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二是采用“一加强两融合三创新的方法”(即加强实践教学;融合职业素养教育,融合本地特色文化;创新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实施教育改革。三是注重教学评价模式改革和建立教学质量诊改制度。完善教学质量考核激励机制,实施教师两率(满意率、收获率)评价,推行项目模块人人技能过关阶段性过程考核。四是对学校信息中心进行软硬件升级,完成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建立智慧校园,以动态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指导学校教学改革策略的调整。
  
  3.3教师培养培训
  
  一是积极组织“公开课”“优质课展示”“推门课”等观摩活动,开展课堂教学技能评赛活动、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师徒结对活动、学科组研讨活动、信息化教学技能提升培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教学故事分享会、学科组长研讨会、省市技能大赛筹备会和总结会等,以多种形式丰富教师的教育理论,强化教师解决教学问题与专业研究的能力,以研促教,营造浓郁的教学研究氛围。二是积极选派各科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参加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各种业务培训,帮助教师充电、更新教学理念。本学年教师共参加各级各类培训407余人次,其中外出培训55人次,线上培训352人次。拓宽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提高了技能。三是组建名师工作室,积极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带动青年教师成长,培养后继新生力量。2020年,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59人次(国家级2个,省级11个,市级3个,县级35个)。特别是,赖珍明老师获得2020年全国第11届基于网络的教师实践社区云端研讨会优秀教学设计;史盛欣、陈潇老师分别获得陕西省教学能手称号。我校朱朝霞、徐慧、李娟三位老师在2020年陕西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赛中荣获二等奖。
  
  3.4规范管理情况
  
  3.4.1教学管理方面
  
  一是健全管理体系,成立了由中心主任挂帅、中层干部和教工代表参加的教学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目标、分解任务,夯实责任。二是完善了《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细则》、《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技能考核实施细则》等制度,明确权责,做到“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形成“严谨、有序、高效”的教育氛围。三是建立“学校-教务处-教研组”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严把教学质量关。四是建立干部听课制度,确保全体管理人员了解教学一线的基本状况,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五是健全了教师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完善了多方参与的考核体系,采用学生问卷测评、家长访谈、定期检查、不定时抽查相结合的形式,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奖优罚懒,提高了教学质量。
  
  3.4.2学生管理方面
  
  一是完善学生管理制度,以班级管理细则、学生安全管理条例、班主任管理守则、就业实习管理细则等制度为抓手,全面提升管理质量。二是落实日常四抓制度。抓纪律,抓学习、抓安全,抓卫生,对学生及各班级严格实行量化、细化管理。保障24小时全程管理、无死角、全覆盖。形成左右相连、上下一贯的学生管理网络。三是健全学校、家庭、企业、社会四方联合的管理体系。建立家长委员会制度,加强家校沟通,组建由家长、校领导组成的巡查小组,采取问卷调查和不定时抽查的形式加强监督、客观评价、查漏补缺,形成了学校、家庭、企业、社会四方联合的管理体系。
  
  3.4.3财务管理方面
  
  学校建立健全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资金的收入和支出严格按财务制度执行。一是在资金管理上,明确资金来源、使用范围、开支标准、审批流程、时间节点,保证了财务、资产管理制度的规范和执行的有效性。二是建立岗位责任,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和学校财务监督约束机制,做到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
  
  3.4.4后勤管理方面
  
  学校一是强化后勤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基建维修、合同管理、自行采购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提高后勤管理的效率。二是以精细化管理为基础,实行“学校—部门—个人”三级管理,配备专业人员。严把采购、验收、入库、使用关。建立固定资产台账,提高资产管理、使用效率。三是坚持“量入为出,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原则,科学、全面、细化,确保资金用到实处,满足学校发展需要。确保后勤服务及时有效地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3.4.5安全管理方面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工作方针,从小处着手,细化安全管理措施。一是完善“预防为主、事前控制、防控结合、责任到人”的安全防控体系,落实“谁主管,谁安排、谁分管、谁负责”的工作制度,工作到人,责任到人,严抓严管防患于未然。二是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管理,层层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加大对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的考核。三是加大疫情防控管理力度,学校严密监控和掌握学校疫情防控安全线,确保不发生任何公共卫生事故。四是学校安保处、政教处还坚持开展常规安全检查活动,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演练活动,采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珍爱生命,携手防溺”宣传、“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法制教育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防范不安全事故发生。
  
  3.4.6科研管理方面
  
  一是切实抓好课题申报、审核、中期管理、成果总结等关键环节的管理,将学校的科研工作引导到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二是对教师在实施课题研究中的困难、问题,及时予以关心、帮助与指导,确保教师的科研课题按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三是将科研作为培养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重要抓手,要求每个青年教师在三年内至少完成一项较有价值的科研课题研究,引导青年教师积极投身科研工作。四是做好科研成果的总结、推广工作,在认真评议、筛选的基础上,扩大有价值的科研成果的影响辐射。本年度我校1个国家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1个县级课题成功结题;新申报省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2个、县级课题5个,课题研究成果显著。
  
  3.4.7管理队伍建设方面
  
  学校内设机构15个,包括:工会、诊改办、办公室、总务处、培训部、教学部、招就部、信息中心、校团委、教研室、政教处、专业部(5个)。校级领导3人,其中中心主任1人,党支部书记兼中心副主任1人,副主任1人,行政会成员10名。机构设置合理,管理队伍兵精将强,职责划分明确。学校高度重视干部管理水平提升,不断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领导班子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事业心和责任心强,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突出,能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形成了运行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本年度学校领导班子在民主测评中满意率为100%。
  
  3.4.8管理信息化水平
  
  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效显著,采用光纤接入互联网,网络覆盖学校所有办公、教学和实验实训场所,使教师办公、学生学习全面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教职员工配备电脑齐全,办公、教学、财务、安全等信息化管理平台便捷高效。现代教学设施、设备配置基本到位,教育教学效果较好,有近85%的教师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3.5德育工作情况
  
  3.5.1德育工作体系建设情况
  
  我校将德育工作视为重中之重,建立并不断完善德育管理机制。成立了由中心主任任组长、政教处主任、团委书记、班主任及团员干部参与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德育管理的任务要求,各负其责。构成了中心主任亲自抓,政教主任、团委书记具体抓,班主任及科任老师时时抓,团员干部参与管理的德育工作局面,形成层级管理网络。

    3.5.2德育课实施情况
  
  学校按照国家规定的德育课程,不断完善德育内容和要求,改进德育方式方法。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的精神,开设有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政治等课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幸福、努力创造幸福、充分享受幸福”。同时每周定期开展涵盖心理健康、消防知识、道路交通、防止校园欺凌等内容的德育知识讲座,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将德育工作放在教育教学的首位。

 

  3.5.3校园文化建设情况
  
  先进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根据中职学生特点,学校探究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和思想文化、职业文化方面精心规划,从办学理念、校训、文化墙、班级文化、师生行为文化等都有鲜明育人特色,时时体现课内课外、一草一木都在育人,初步实现了文化育时代新人的风向标。学校还在年初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办公室,成立了“艺术修养+阳光运动+专业技能+科技创新”四大类社团42个,学生参与率100%。先后组织德育讲座、军训、迎新文艺汇演、冬季趣味运动会、迎新春文艺演出、雷锋活动月、职教杯班级篮球联赛、最美中职生事迹分享会、结业汇报演出等活动等多姿多彩的活动。通过主题教育、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等有效载体丰富学生的生活,营造了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
  
  3.5.4文明风采活动开展情况
  
  为贯彻落实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的相关文件精神,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学校德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充分展示学校学生的文明风采,学校超前部署,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通过“人人参与,班级展评,学校选拔”的形式,推动活动开展。
  
  3.5.5团组织活动开展情况
  
  学校采取班团一体化管理措施,共建立团支部31个,各班支部班子健全,由校团委统一管理。严格把控入团关,筛选优秀学生充实团支部,实行团员考核评比制,评选出优秀团支部和团员予以表彰。同时以团委为主阵地,实行“小当家”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3.5.6学生会建设情况
  
  2020年,学校继续发挥学生会的核心凝聚力,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学生会分设卫生部、纪检部、生活部、组织部、体艺部5部门,各部门工作制度健全,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管理严谨。一年来学生会参与了班级量化评比,体艺活动协助组织,会议设备维护,寄宿管理等工作,协助班主任落实晨午晚检等各项工作,督促各班的卫生、仪容仪表、纪律,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纠正不良风气,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各部门工作积极,深入学生生活的各个层面,为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提升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3.6党建情况
  
  在县教体科技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把党建工作与学校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抓学习,促规范,提内涵,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为学校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一是严格执行“一岗双责”。严格按照规定定期召开支委会、支部会议研究讨论部署党建工作和学校重点工作,坚决贯彻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确保“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落实到位。同时抓好党员管理,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落实中省市县和局党委重大决策部署。继续强化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学习强国APP”、“党员QQ群”、“汉阴县职教中心网上党支部”微信群等平台,丰富党建学习载体,组织党员及教师集中学习,督促党员及教师积极自主学习,并开展“党员志愿服务”、“集中理论学习”、“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形式,创新党建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推动党组织学习活动规范化。二是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三会一课”等党内生活制度,打造富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党员队伍的良好载体。同时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制订了年度发展党员计划,积极引导入党积极分子靠拢党组织。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和手续规定,逐项认真审核,考察其入党动机、思想素质,考察政治历史、社会关系情况,确保党员发展质量。2020年,党支部新接收预备党员2名,发展入党积极分子3名。三是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做好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工作,广泛宣传疫情防治知识,增强全校师生防控和卫生安全意识。抓好思想政治舆论引导,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保障。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全体党员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忠诚履职、担当作为、为全体教职工做好榜样,引领全校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四是发挥党支部思想引领作用。持续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宣传引导,壮大主流思想文化。扎实抓好教职工理论学习,以党的政治理论、教育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师德师风建设为主要学习内容,组织好集中学习,抓好全体党员、教职工理论水平的提升。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升水平,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做贡献。五是从严从实抓好作风建设。杜绝形式主义,严格落实会议审核制度。有效结合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业务工作,在重大问题上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强化教学管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制定教学绩效考核激励制度,严格执行日常工作与绩效工资、年度考核、职称晋升、评优评模挂钩,提高管理实效,充分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持续推进企业、行业深度合作。一是畅通人才培养渠道。围绕国家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发展规划,我校积极拓展与陕西绿健集团、绿食苑、石叁珍蘑菇宴、凤凰国际酒店、新华饭庄、星汉酒店、龙岗大酒店、汉阴县七叶莲鑫聚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电商办、汉阴县第三幼儿园、汉阴县东方新蒙幼儿园、汉阴县第二幼儿园、汉阴县凤台幼儿园、汉阴县贝恩教育培训有限公司、陕西凯发标识广告公司、江苏昆山优德精密摸具公司、江西上饶汉腾汽车公司、安康高新区东方瑞邦科技公司、西安美豪酒店、西安钟南山寨餐饮等公司的校企合作平台,全面畅通中职学生实习就业的成长道路。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二是创新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积极推行“实训室+企业”工学结合模式、“校企共育,顶岗实习”合作育人模式、“长短结合、定向委培”的订单培养模式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夯实理实一体教育,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零过渡”。三是积极探索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课程教学、实训指导、课程开发和改革,学校为企业培养职业人才,企业为学校培训“双师型”教师,学校通过校企合作获得了教学设备或一定经费支持,实现了校企资源共享。四是成立校企合作研发中心,校企携手出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精品课程,实现了双向促进。五是探索“学历+技能”的教育扶志扶技机制,推进校企合作短期技能培训模式,量身打造订单培训、特色培训和文化培训,充分发挥成人教育的社会价值。
  
  4.2学生实习情况。
  
  一是按照《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文件要求,制定了《汉阴县职教中心学生实习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学生班主任及指导教师岗位职责》、《顶岗实习学生须知》、《学生顶岗实习安全汇报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将实习安排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严格执行学生实习管理相关规定。二是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认真考察合作企业,于实习前与家长、学生都面签定《学生顶岗实习协议书》、《学生校外定岗实习安全协议书》、《实习申请书》,与实习单位签订了《校企学生顶岗实习协议书》,明确了各自义务与权责。三是细化实习保障服务,为全体实习学生购买了实习责任保险及校方责任保险。并派驻实习管理教师,加强与企业的沟通,确保实习学生实习安全、有序、高效。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管理规范,效益明显。四是积极将区域知名企业发展为就业实习基地,保障各个专业都有对口实习基地。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基地:汉阴县第三幼儿园、汉阴县东方新蒙幼儿园、汉阴县第二幼儿园、汉阴县凤台幼儿园、汉阴县贝恩教育培训有限公司、中坝幼儿园、涧池新星幼儿园、县幼儿园等。烹饪专业实习基地:西安美豪酒店、古渡一餐饮公司、终南山寨餐饮公司、陕西汉阴绿健有限公司、绿食苑、石叁珍蘑菇宴、凤凰国际酒店、新华饭庄、星汉酒店、龙岗大酒店等。电子专业、计算机专业实习基地:陕西东方瑞邦科技公司、陕西凯发标识广告制作公司、江苏昆山优德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等。电子商务专业实习基地:汉阴县电商办。随着学校知名度的提升,前来洽谈合作的企业与日递增。本年度,学校共安排实习211人。其中幼儿保育专业168人分别在汉阴县第二幼儿园、第三幼儿园、凤台幼儿园、凤凰国际幼儿园、汉阴县贝恩教育培训有限公司实习;电子商务专业43人在汉阴县电商办实习。
  
  4.3集团化办学情况。
  
  为贯彻国家扩大中高职贯通培养规模的方针,我校积极搭建与陕西旅游烹饪学院、陕西汽车技工学校等校校合作平台,畅通职教学生的升学渠道。同时,依托安康职教集团,我校与其他职业学校横向衔接,互为补充,在专业培养目标、教学管理、学籍管理、招生、就业等方面实现了与区域先进中职学校同步甚至领先,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校企合作、互惠共赢等方面获得了较大力量支持。今年,我校还积极加强与本地区高职院校—安康职业技术学院的开展联合办学,全面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2020年,学校持续发挥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区域人才培养中的主阵地作用。一是加强学历教育技能人才培养。通过实训、考核、实习等措施,全面提高应届毕业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二是加强成人教育短期技能培训。通过集中培训、线上+线下培训等方式,针对农村贫困劳动力、返乡农民工、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等各自特点,开展各类短期技能培训,助力脱贫攻坚,实现培训人员就业增收,为区域输送了大量技能型人才,成人教育用人单位满意度在90%以上。2020年10月,学校《精准技能培训》项目又一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此外,我校积极探索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试点工作,目前,学校申报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1+x证书试点建设已全面建成。
  
  5.2社会服务。
  
  5.2.1培训服务:
  
  本年度学校技能培训部开展各类培训23期,共计培训3660人。其中线上技能培训8期616人(含创业培训3期,电商培训2期,计算机培训、蚕桑育苗工、茶叶加工工各1期);线下技能培训8期492人(含双扶培训2期,创业培训3期,扶贫技能培训2期,侨胞培训1期);干部培训2期346人(含卫健系统干部培训,优秀女干部各1期);苏陕协作电工培训1期46人;教师继续教育2期1954人,非教育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3期130人。尤其是在全县开展扶贫类培训6期354人,开展两后生培训1期76人。为县域专业人才能力提升提供了可靠的服务保障。
  
  5.2.2技术服务:
  
  我校一是紧扣县脱贫攻坚任务,积极为各村及贫困户提供技术支持,帮助村民思想与时代接轨,生产与社会接轨。二是学校围绕县域人才需求,大力培养社会紧缺人才,通过全日制教学和中期、短期培训将群众急需的技术送到群众手中,为县域人力资源技术提升提供了持续有力的支持。
  
  5.2.3文化传承:
  
  一是学校坚持将扶志知识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将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培训全程,长期开展《依托“沈氏家训”对公民开展道德素质教育》《学习好家训、传承好家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共同努力》《幸福人生》等人文课程,引导本地公民传承本地优秀文化传统,营造了崇尚科学、讲究诚信、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提高了群众文明素质。二是在美食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下,汉阴县职教中心结合全县就业创业工作,围绕本土传统特色菜、特色小吃,挖掘汉阴美食的饮食文化,推出了小吃创业班、水平提升班、烹饪进修班、烹饪专修班、大厨精英班五类课程,对汉阴14大名菜,10大名小吃及各大菜系进行系统培训。紧扣汉阴美食文化,传承汉阴美食,将汉阴的美食文化渗透到烹饪技能培训中,让不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来游客,都能在享受美食中充分体验文化元素,传承了本地文化。
  
  5.3对口支援。
  
  5.3.1东西部对口帮扶
  
  学校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关于职业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政策精神,积极维护与江苏溧阳职教集团的帮教关系,采取校级领导电话互访、骨干教师跟岗培训、专业建设研讨、课程开发研讨、学生互访、技能大赛交流等方式,促进相互交流。2020年溧阳派骨干教师1名到校交流指导,学校共组织4名骨干教师到溧阳中专考察学习。并组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1人到溧阳接受优质中等职业教育。
  
  5.3.2对口扶贫
  
  围绕汉阴县脱贫攻坚整体布局,按照县委、县政府扶贫工作总体部署,校领导亲自挂帅,与培训部和招就部教师成立了包村扶贫工作小组。扎实展开黄龙村、兴春村的一对多结对帮扶工作。严格落实AB岗制度,扎根农村,以送温暖为重点帮助贫困户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致富新路子,帮助其寻找合适的创业项目,争取小额贷款,为其提供就业信息,开展“消费暖人心”等活动,将扶贫工作做到实处。培训部充分发挥职成教育在脱贫攻坚中教育扶贫的排头兵作用,积极与县人社局、扶贫局等部门沟通,统筹培训资源,聚合培训力量,在全县开展扶贫类培训6期354人,开展两后生培训1期76人,为全县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大助力,2020年学校荣获汉阴县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
  
  6.1.1政策性经费
  
  2020年,由上级按中职免学费资金每生每学期800元标准,下拨2020年春季免学费资金121.92万元,秋季免学费资金116.08万元,学校严格按照免学费资金使用规定用于学校公用经费的支出。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政策规定,学校严格落实贫困生审核程序,中职助学金补助每生每学期1000元标准,2020年春季,发放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共976人,落实助学金97.6万元。2020年秋季,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共1072人,落实助学金107.2万元。全年共发放助学金204.8万元。此外,发放了2020年贫困家庭中职学生资助经费559人,每生300元,共计16.77万元;发放建档立卡227名学生一次性补助3000元/人,共计68.1万元;发放2019年10月至2020年元月家庭困难学生物价补贴559人,每生120元,共计6.708万元。都全部发放落实到位。并确保杜绝虚报、冒领等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
  
  6.1.2专项经费
  
  根据《汉阴县财政局关于下达2020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中职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的通知》(汉财事字【2020】15号),下拨给我校500万专项资金用于实训基地建设、维修改造校舍、购置教学仪器设备、配置图书资料等。
  
  6.2政策措施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部、省、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县委县政府立项批复投资8000万元新建培训大楼。县教育体育和科技局将发展职业教育列入《汉阴县教育体育和科技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明确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印发《汉阴县教育教学质量奖励性绩效考核办法》,加大职业教育质量奖励占比。
  
  学校按照国家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和陕西省《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办》等制度要求,加强建章立制工作,编制《汉阴县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汉阴县职教中心五年发展规划(2020-2024年)》;修订《汉阴县职教中心章程》《汉阴职教中心教育教学质量绩效考核实施办法》《汉阴县职教中心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和岗位聘任考核方案》;完善了《教师听评课制度》、《汉阴职教中心学科组工作细则》《班主任工作考评细则》一系列制度,规范教学质量管理、评价、监督和奖惩,全面推动学校管理建设。
  
  7.特色创新
  
  案例一:
  
  让每个生命光彩在体验中绽放
  
  为了进一步深化我校课程改革,构建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有效课程选择,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我校成立了校本课程研究开发中心。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让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也实现了学校课程创新,促进了学校特色发展。对此学校在保证课程的基础性和统一性的前提下,通过如下三种途经开发校本课程:
  
  一是课程构建。根据课程目标、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学习经验和学习资料五大因素,构建了融思政教育与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校本课程体系,开发了“艺术修养+阳光运动+专业技能+科技创新”四大类素质教育课程40余门,让职中学子都能培养兴趣特长的同时,自然浸染上中国特色文化和特色时代精神的气息,成为德艺双馨人才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是课程选择。把在社会上极具市场吸引力、深受学生和家长喜爱的校外课程有所选择的为我所用。当然,这需要教师在实践中精心组织、分步实施的理性决策。
  
  三是自主研发。即把当地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校本课程资源优势,以我为主,研发新的校本课程。如突出学校特点的“特色课程”——《汉阴小吃》《汉阴民歌 花鼓》等等。

  案例二:
  
  担复兴大任 育时代新人——1124思政模式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精神和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汉阴县职教中心按照省市县思政课建设工作决策部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牢固树立大德育观念,紧紧抓住中职教育特点,以建机构、抓队伍、建平台,促结合工作举措,推进思政课建设落地生根。
  
  一、建机构,推进思政课建设落地生根
  
  为进一步贯彻《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陕西学校“四好”思政课创优行动方案》精神,实施“四好”思政课创优行动(学校办好、教研室管好、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组建了学校思政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支部指挥、主任负责、部门推进、教师治学”层级考核评价机制。构建了中心主任亲自抓,校教研室切实抓,教学、政教、团委具体抓,班主任、科任老师、团员干部时刻参与的思政课建设工作局面。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任务,以机制保障、体系构建、活动推动、队伍建设、课程设置、职业体验为抓手,坚持思政课“学科发展优先改革、经费投入优先安排、阵地建设优先规划、教师队伍优先保障、思政教研优先启动”的“五个优先”机制,着力构建核心价值引领人、主题教育激励人、学科融合浸润人、校园文化熏陶人、职业体验锻炼人的育人目标,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思政课建设落地生根。
  
  二、抓队伍,提升思政课教师专业水平
  
  党支部坚持“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党建和思政融合促富脑”的原则,推行“党建+思政+廉洁教育+师德师风+X”思政课教师选聘机制,提升思政师资能力。一是建立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实行思想政治工作者准入制度,完善公开选聘机制,选拔10名优秀教师到思想政治工作岗位上作为思政课专职教师。二是外聘一支先进模范人物兼职思政辅导。发挥汉阴好人、时代楷模、改革先锋等先进模范人物的阅历优势、知识优势、职业优势,选聘为校外辅导员,凝聚全社会的育人合力。三是全员练兵提能力。实施思政课教师大练兵和考核评价,校教研室通过公开课、汇报课等方式对思政课教师实施练内功、提素养、展能力、树形象大练兵活动。通过思政课推门听课和集体备课机制,思政课教学研讨主题活动和全员展示观摩活动,为实施学校办好、教研室管好、教师教好、学生学好的“四好” 思政课创优行动。近年来培养校级和省市县级教学能手20余人,2017、2019年赖珍明教师团队先后两次荣获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二等奖。2019年全省教师信息化大赛中,我校5组选手一举夺得5个省级一等奖。学校连续两年荣获安康市立德树人优秀学校。
  
  三、建阵地,优化思政课育人平台
  
  (一)打造学历教育思政课育人平台。坚持以“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马克思主义鲜亮底色不褪色”为宗旨,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开好思政课和全科融合教学,坚持落实思政课“八个相统一”教育要求,秉承“全学科、全过程、全方位、全领域”的育人目标。一是开齐开足国家课程。以课程育人、全学科检测、素质教育综合评价三项举措,落实“五育并举”育人理念。上好《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历史》等常规思政课程,把思政课作为必修课,给予充足的课时保证,针对每个年级的年龄特征,设定思政课主题。并对照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全面自查学校思政课建设情况,总结成功经验,查找薄弱环节。二是持续深入推进“四爱三有”(“四爱”:爱党、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三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教育。开展涵盖爱国爱党、传统文化、心理健康、防止校园暴力、励志教育、等内容的思政讲座。组织奋斗的青春最闪亮、创业之星、就业之星、技能之星评选宣传活动,旗帜鲜明对师生进行价值观、人生观引领,引导学生感知党的厚望、增强政治认同、明确奋斗目标。在良好的德育环境下,学校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师德标兵、学生标兵。其中,计算机应用专业谭伟同学被团中央、全国学联秘书处、中国青年报社评为国家2018年最美中职生,个人微电影作品《我的青春最闪亮》荣获安康市一等奖。学前教育专业钟清侠等同学诵读的《碧血丰碑》在2018年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爱我中华·魅力职教”经典诵读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三是打造网上“思政课堂”。组织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共青团干部、教学名师、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等开设个人微博、微信公众号、直播账号等开展网上互动交流、答疑释惑,对冲负面舆论,弘扬社会正能量。
  
  (二)打造成人教育思政课育人平台。学校坚持将思政教育与成人技能培训相结合,将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于培训中,长期开展《依托“沈氏家训”对公民开展道德素质教育》《学习好家训、传承好家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共同努力》《幸福人生》等人文课程,传播时代主旋律,让本地人民群众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一是在初期的通识培训中,开展党的惠农政策、法律法规、环境卫生、健康教育、传统文化、社会道德、励志教育、村规民约、邻里关系等方面进行宣传教育,营造崇尚科学、讲究诚信、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强化公民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民主法治意识,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提高群众文明素质。二是开展文化素质提升专题培训,探索“地方、企业、学校”三位一体的人文培训新模式。将学校校本资源与企业要求、本地三沈文化特色相结合,对群众进行思想价值观熏陶,帮助企业、工厂提供提高员工思想觉悟,既弘扬了本地优秀先进文化,也为更多企业在汉阴落户生根奠定了良好的人文基础。2019年,学校依托“沈氏家训”开展的公民道德素质教育培训荣获陕西省教育厅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一等奖,被国家教育部确立为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四、四项结合,推动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
  
  (一)思政教育与校园日常活动相结合。结合重大节日及历史事件纪念日,积极开展《中华传统美德践行评比》《感恩教育演讲》《雷锋精神传承交流会》《爱国主义教育征文》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精心设计和策划主题班团会、升旗仪式、清明祭扫、入学仪式、毕业典礼、入团、道德讲堂、志愿服务等育人活动,落实“劳动育人、筑梦青春”纪实活动,实施“好家训、好家规”和新民风“诚孝俭勤和”进校园,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唱歌曲、学模范、看短片、诵经典、谈感悟、讲故事、表决心”等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厚植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沃土。
  
  (二)思政教育与职业体验相结合。践行“生产劳动即教育、社会实践即成长”育人理念,开展创新创业和综合实践体验课,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创新精神。先后建立了汉阴美食博物馆、“独家记忆”烹饪专业美食实体店、电子商务学生创业孵化园,形成了集职业体验、时代创新精神传播、本地文化传承、实训实践教学、专业技能研发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增强了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使学生自觉将思想政治水平提高与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提高相融合,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将个人追求与社会、人民利益统一。
  
  (三)思政教育与校本课程相结合。以全力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为目标,以明智、强体、学技为总纲,学校构建了融思政教育与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校本课程体系,开发了“艺术修养+阳光运动+专业技能+科技创新”四大类素质教育课程60余门,不仅开设有茶艺、古诗词欣赏、中国历史、魅力德育、民乐(古筝)、民乐(竹笛)等思政特色课程,而且明确要求教师校本课程教学中必须加入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引导,让职中学子都能培养兴趣特长的同时,自然浸染上中国特色文化和特色时代精神的气息,成为德艺双馨人才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四)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先进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根据中职学生特点,学校探究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和思想文化、职业文化方面精心规划,从办学理念、校训、文化墙、班级文化、师生行为文化等都有鲜明育人特色,时时体现课内课外、一草一木都在育人,初步实现了文化育时代新人的风向标。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8.1问题:产教融合推进缓慢
  
  原因分析:受陈旧思想的影响,社会整体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足,企业对职工培训的价值认识不够深刻,“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仍没得到根本解决。技能教学仍没有与企业一线工作高度融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少能真正接触到一线生产环节,致使技能层次处于初级水平,技能应用属于纸上谈兵。
  
  改进措施: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主动与企业对接,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规划人才培养方案,配套相应教师及教学硬件设施,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加快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在企业建立观摩和实践教室,使校企合作更加深入。
  
  8.2问题:“1+X证书”培养模式尚不健全
  
  原因分析:一方面本县中职教育双证培养刚刚起步,缺乏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学生对自身信心不足,求学兴趣有待进一步激发。
  
  改进措施:通过公众号、广播、宣传册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国家“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书”制度,让更多学生明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求职就业生涯中的重要性。将校内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结合起来,为打造学历和技能等级证兼备的技能人才提供融通平台。同时增加技能等级证书考证的教学,为学生铺平道路。
  
  9.其他
  
  锐意进取,实现高职升学历史性突破。
  
  近年来,国家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中职教育的“天花板”被 打破,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了“立交桥”。学校积极铺设升学和就业成才双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仅高薪聘请专业技能人才强化实训教学,还甄选经验足、能力强的教师加强高三年级的文化课教学。同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召开高三学生会、家长会,力保教学出成效、高职升学出成绩。今年,我校参加普通高等学校职业教育单独招生考试(职教单招)109人,本科达线39人,专科达线70人,达线率100%。

点赞(0)